木云仙;和皋;洪国伟;和丽英
目的:分析了基层医院高龄腹股沟疝外科治疗中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本院2013.1-2014.2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共3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补片的手术方法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情况略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94.44%,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补片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腹股沟疝能够防止复发,保证治愈率,减轻了高龄患者的痛苦。
作者:余浩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的妊娠患者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入住或曾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妊娠且合并高血压的产妇110例。根据护理过这110例产妇的护师是否经过特殊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培训分为两组,分别为特殊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特殊护理组将格外注意患者的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实时监测等情况,之后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经对比发现,特殊护理组生产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特殊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师相对满意率(96.83%)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5.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产妇进行特殊的相关护理对其生产情况改善有明显帮助,值得在深度及广度上进一步探究。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个性化护理队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方法:选择100例风湿免疫科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优质的护理服务措施。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在7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免疫科患者的运用有着明显提升临床满意度的效果,获得较高水平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一例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实施置管溶栓微量泵的使用,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住院1-10天,出院2-6月患者未复发。
作者:余凤琳;何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这种方法的治疗有效的治疗了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复位比较理想,固定比较牢固,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少,肢体的恢复功能也比较快。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8例小腿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单边的三维骨科外固定结合封闭负压引流 VSD技术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先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霜;张琳;杨家仙;黄贵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患沟通对于住院患儿家长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163的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我院自制,对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结果:实施护患沟通后,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评分有明显的下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信赖感,改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对于儿科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符海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提高县级医院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工收治14例60岁以上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患者,以这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病患中治愈12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老年性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多以慢性便秘引起的腹内压或肠内压增高为诱因,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治疗乙状结肠破裂非常关键,临床医生应对此病充分认识,尽早手术。
作者:莫云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没有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情况。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收治的患有没有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全部采取腰椎C T 以及 M RI检查,对两种病人腰椎骨化程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腰椎骨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病理变化是脊柱关节病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尤其对女性病人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许是初期特征性临床症状。
作者:姚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提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4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52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只有2例因并发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型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第三型腹膜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的治疗,将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实验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2例(11.8%),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9例(52.9%),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6例(35.3%),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4例(23.5%),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8例(47.1%),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5例(29.4%),有效率为76.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显著治疗第三型腹膜炎,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要好。
作者:李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6例血液透析病人动脉内瘘闭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成功的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穿刺不当引起内瘘血管的损伤,相应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长内瘘寿命,对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等。方法:两组患儿手术前半个小时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 ,半小时后再注射氯胺酮5mg/kg ,在患儿入睡后,开放其外周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和咪达挫仑0.2mg/kg。观察组患儿行骶管麻醉,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刺激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中 HR、MAP变化较小,对照组患儿 HR、MAP的波动较大,SpO2均无较大差别,较稳定。观察组明显使用氯胺酮量少,清醒也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儿术中管理方便,术后清醒较快,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大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作用。方法:78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方式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病情控制时间、治疗与护理依从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护理康复率等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策略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促进作用,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脑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一周和两周的血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治疗组在治疗后一周和两周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对脑出血进行治疗,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效用,增强药物的疗效,帮助提高治愈率,降低脑出血导致的致残致死率。
作者:谢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与干预治疗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血管参数为阳性的400例孕妇,对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00例血管参数为阳性的孕妇中,有26例出现妊娠高血压,占6.5%(26/400);188例出现血液流变阳性,其中23例出现妊娠高血压,占12.2%(23/188);122例实施干预治疗,其中有3例出现妊娠高血压,占2.46%(3/122)。结论:通过血液流变检测+血管参数可以把妊娠高血压症状给准确预测出来,同时通过管理以及干预治疗高危人群能够使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得到降低。
作者:王桂芬;王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国外的发生率为5.1‰~23.3‰。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名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22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3.33%;观察组中有26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7%,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4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永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感染性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因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故中医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本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命名,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管周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等[1]。其特点为在非哺乳期及非妊娠期发病,常伴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2]。
作者:曾叶;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实施全屏静脉麻醉、全屏静脉麻醉+罗哌卡因局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麻醉时间点的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38±2.39vs22.32±3.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毛崇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