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中晚期患者的中医护理

罗萍

关键词:肿瘤中晚期, 中医护理, 毒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救治的肿瘤中晚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7.4%),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5% VS76.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毒性反应,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交所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间接收的5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治疗组使用交锁髓内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均回访一年,交锁髓内针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是是48.29%,交锁髓内针治疗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是是75.8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相比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具有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龙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选择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方法,对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后,治疗显效27例,治疗有效13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6%,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的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佳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897名患者的病例,总结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等都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监控工作,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

    作者:方德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胃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450例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丙泊酚组;丙泊酚+咪达唑仑组;丙泊酚+利多卡因组。结果: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组患者诱导时间、诱导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效果分级、都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可增强丙泊酚镇痛效果、消除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更方便门诊麻醉镇痛药物管理。

    作者:冉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疾病特点及诊治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病情特点及临床处置措施效果。结果:3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经综合诊治,12例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达88.88%。结论:依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仁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教学的必要性及方法

    病例教学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在授课时运用病例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病例学习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包括规律和方式以及操作技能等。病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教师教授后更加理性的认识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者:乔慧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将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应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的实际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同程度急性白血病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病例,根据患儿病情情况分为标危组与中高危组,并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在不同时间内的血药浓度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标危组患儿在用药后44h时血药浓度为(1.13±0.35)μmol/L ,68h时血药浓度为(0.42±0.19)μmol/L ,中高组这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为(0.83±0.29)μmol/L和(0.22±0.18)μmol/L。两组患儿68h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44h时血药浓度(p<0.05);此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以及排泄延迟的发生情况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 HD -MTX应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程度。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生长发育调查探析

    目的:对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娩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10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婴儿体格、智能发育,有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如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各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明显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母亲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导致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许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职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层次健康服务的需求,护理服务正逐步向高质量、多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1]。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目前我们护理教育的根本。

    作者:李双玲;李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稳定性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远期稳定性。方法:选取8例在我院牙科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对其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探讨其远期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中,3例采取单侧上颌第二磨牙拔除,5例采取双侧拔除,治疗结果都较满意,上下牙列较为整齐,磨牙与尖牙建立中性关系,面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追踪观察结果显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较为稳定。结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远期稳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陈凤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患沟通与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护患沟通和护理语言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在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相关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于在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其护理沟通技巧以及护理语言的运用,减少护患矛盾,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进行关节镜检查,观察组56例进行核磁共振扫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关节镜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查,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临床特异性高、灵敏性好,检查结果清晰,准确,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宫颈癌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现象,同时也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手术,在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宫颈癌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邹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4例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发生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4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4例胎膜早破孕妇无1例产褥感染,新生儿无1例窒息,感染及死亡。结论: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正确的护理,可以大大减少胎膜早破对母婴造成的危害。

    作者: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披肝沥胆炎的护理经验,探讨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比较观察。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在保守治疗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正确的心理和饮食指导,做好基础护理等,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长于瑞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镇痛强度更大,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刘国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6例血液透析病人动脉内瘘闭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成功的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穿刺不当引起内瘘血管的损伤,相应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长内瘘寿命,对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黏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口腔粘膜移植治疗54例(54眼)因外伤致眼球摘除,二期行羟基磷灰石后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中、重度狭窄者,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54例安装义眼后双侧睑裂宽、高基本对称,3例结膜囊再次收缩,其中2例再次行游离皮片结膜囊成形,1例改换眼模重新植入结膜囊内。结论:采用口腔粘膜替代缺损结膜治疗中、重度结膜囊狭窄者是一种可行的术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使患者达到满意安装义眼,改善容貌的目的。

    作者:丁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负压引流在骨科深部组织感染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骨科深部组织感染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76例手术深部组织感染患者,采用持续密封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与护理,并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接受治疗后76例患者创面有新鲜肉芽生长,且毛细血管丰富。接受2次 VSD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Ⅱ期愈合,而且治疗疼痛感较轻,术后伤口瘢痕较轻,疗效较为理想。结论:采用持续密封负压引流技术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骨科深部组织感染,临床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晓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