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翠
牙中牙是牙内陷的一种,为少见的牙齿发育畸形,上颌尖牙牙中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并讨论1例上颌尖牙牙中牙导致其慢性根尖周炎病例。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其根尖周病变得以治愈。
作者:顾伟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科复用金属人流吸头管腔的有效清洗方法,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复用金属人流吸头的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同质污染的复用金属人流吸头100个,分为A、B2组,每组各50个。 A组:人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水煮---烘干。B组:人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烘干。采用目测法,隐血试验,检测清洗效果。结果:A、B2组妇科复用金属人流吸头合格率依次为100%,95%。结论:妇科复用金属人流吸头的佳清洗方法是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水煮。
作者:刘文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临床上以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其特征,重症森林脑炎患者可致呼吸衰竭、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全沟硬蜱为本病的主要生物媒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外,同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吕小龙;张晓光;韩淑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患者,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给西药西比灵加颈椎牵引,治疗组给在其基础上给丹参山甲芎芍汤,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控制组(71.2%)。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显著提高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孔秋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疹的预后观察。方法:分别应用中西医和西医方法治疗药疹病人,西医对照组治疗药疹36例,观察比较治疗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用药治疗后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疹,可以明显缩短疾病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
作者:王桃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了基层医院高龄腹股沟疝外科治疗中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本院2013.1-2014.2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共3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补片的手术方法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情况略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94.44%,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补片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腹股沟疝能够防止复发,保证治愈率,减轻了高龄患者的痛苦。
作者:余浩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老年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即通过及时有效的社区管理对引起疾病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和做到及时预防的过程,老年患高血压十分常见,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已成为影响人类长寿,健康的主要杀手。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对该社区的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追踪管理,并在大力宣扬高血压的危害的同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群体宣传健康教育,网络远程进行干预等方法。社区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老年人的这一常见的疾病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一套可行见效的方案,来控制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由该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实施全屏静脉麻醉、全屏静脉麻醉+罗哌卡因局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麻醉时间点的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38±2.39vs22.32±3.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毛崇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剖腹产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处理原则不同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采取休息、镇静等处理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对于子痫前期处理,除一般的处理外,还要进行解痉、降压的治疗,必要时则需要终止妊娠;对于子痫患者则需要控制抽搐发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在控制抽搐后应立即终止妊娠;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就以降压为主。结果:42例患者中有15例进行剖腹产术终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其余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进行分娩,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产妇确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后,应遵循镇静、解痉、降压、利尿的原则适时终止妊娠的原则。对于药物早期治疗后效果欠佳或伴随有并发症发生的应当采取剖腹产手术。利用剖腹产术终止妊娠高血压疾病可有效降低死胎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有效保证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李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施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脑卒中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急性期、恢复早期和恢复后期实施一对一肌力训练,比较肌力训练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结果:34例患者行肌力训练后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较实施肌力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容润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的中药房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基层医院对中药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在药材入库前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药物的配方、炮制等过程中缺乏监管,药物的储藏也缺乏科学性,药房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太低等问题。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资格认证,保证药房的规范与科学管理,确保药材的入库安全和完善储存,强化药房的信息化建设,及时的发放病人所需药材,保证病人的利益。
作者:李红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功能不全利用同期双侧输尿管镜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同期双侧输尿管镜术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Cr以及Bun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相对比较明显。结论:对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功能不全利用同期双侧输尿管镜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推广。
作者:杨智明;王跃强;张贵福;黄曦;招云亮;杨剑兵;卫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究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案及体会。方法:特选取来我院骨外科就诊的踝关节骨折12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手术治疗组和手法复位组。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法复位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包扎等治疗,随后跟踪患者骨折临床治疗情况,从而判定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骨折恢复结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相对有效率高于手法复位组,且手术治疗组关于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也要高于手法复位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选择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时,一定要结合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这对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及愈合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鲁小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宫外孕伴有失血性休克者进行临床急救处理的方法。方法:我院有宫外孕者20例,都有失血性休克的现象,均实施了临床急救处理。结果:20例因为宫外孕而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女性都已经健康出院。结论:在收治和处理宫外孕伴有失血性休克者之时,要保证临床急救处理的迅速性、及时性,进而使宫外孕伴有失血性休克的人员的急救处理得以成功。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未复发组患者和复发组换捏着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影响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不良情绪比例为57.69%,吸烟饮酒比例为53.8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例为30.77%,治疗不依从比例为34.62,疾病认知度低比例为42.31,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30.56%,19.44%,11.11%,11.11%,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病人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合理用药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措施,从而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作者:龚梅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等。方法:两组患儿手术前半个小时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 ,半小时后再注射氯胺酮5mg/kg ,在患儿入睡后,开放其外周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和咪达挫仑0.2mg/kg。观察组患儿行骶管麻醉,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刺激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中 HR、MAP变化较小,对照组患儿 HR、MAP的波动较大,SpO2均无较大差别,较稳定。观察组明显使用氯胺酮量少,清醒也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儿术中管理方便,术后清醒较快,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大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6例血液透析病人动脉内瘘闭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成功的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穿刺不当引起内瘘血管的损伤,相应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长内瘘寿命,对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6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68只眼)角膜中央区翼状胬肉分离操作过程中沿前弹力表层分离难度较低,仅有少数眼分离难度较大;68只眼中有50只眼视力不变,14只眼视力上升,4只眼视力下降;50例(68只眼)痊愈62只眼,复发6只眼,治愈率为91.2%;本组68只眼中角膜完全透明28只眼,另有线状角膜混浊30只眼,轻度角膜雾状混浊6只眼,中度混浊2只眼,重度混浊2只眼。结论:采用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冯书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7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慢性 HBV 携带组与慢性肝炎组,对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慢性 HBV携带组的生化检验结果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慢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 HBV 携带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肝衰竭的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生化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丽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目的:探讨使用CT 技术鉴别诊断胆囊癌患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胆囊癌患者CT 表现,分析CT 造影在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根据CT 表型,通过内壁厚度、光滑程度、强化程度、侵袭转移情况得出厚壁型、结节型、肿块型三种类型的患者分别为2、5、9例。结论:通过胆囊癌患者CT 表型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癌原发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形态,结石合并、浸润转移情况,可以为胆囊癌确诊以及后续治疗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作者:徐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