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的效果

容润国

关键词:脑卒中, 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脑卒中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急性期、恢复早期和恢复后期实施一对一肌力训练,比较肌力训练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结果:34例患者行肌力训练后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较实施肌力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2012年自杀未遂患者特点分析

    目的:对2012年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16岁的自杀未遂患者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自杀未遂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情绪不稳定,性格偏内向,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不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本地自杀未遂者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应当成为预防和减少自杀的重要内容。

    作者:马小青;张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男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的优势

    目的:了解手术室男护士在工作中的优势。方法:对近两年我科5名男护士的工作状态、表现进行观察,发现男护士在手术里工作的各方面优势。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男护士的加入。

    作者:付斌;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行栓塞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行栓塞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后短期效果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存在复发及转移、肝脏损害、肿瘤不完全坏死等问题。结论:TACE长期效果不是很理想、要进一步完善 TACE治疗方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盛家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交所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间接收的5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治疗组使用交锁髓内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均回访一年,交锁髓内针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是是48.29%,交锁髓内针治疗的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是是75.8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相比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具有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龙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尿道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体会

    目的:对经尿道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接诊的100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及逆行那个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79.8±4.3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68.6±32.3ml,留置导尿管平均时间4.1±2.1d,术后无死亡及尿失禁,跟踪随访时间8~45个月,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29.1±2.8,大尿流量(Qmax)、剩余尿量以及主管感受(QOL)均优于手术后。结论:经尿道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医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吸氧、解痉、平喘及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氨溴索注射液1次15~30mg ,1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1周。比较两组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竹;杨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及防护策略

    目的:分析供应室医务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方法:对10例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其职业危害及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调查报道分析表明,锐器损伤、噪音干扰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烫伤、血液污染等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规则制度,对保障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尚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状况令人堪忧。本文主要结合现状分析了影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作者:黄相贞;张风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长于瑞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镇痛强度更大,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刘国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

    目的:对硬膜外麻醉(EA )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用于剖宫产术效果进行比较,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提供选择和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的硬膜外麻醉(EA 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结果的比较显示,硬膜外麻醉(EA )组麻醉效果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的麻醉效果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两组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作者:卢华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考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7例/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三子养亲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与74.1%,以治疗组效果显著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2,P=0.000);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 FVC、FEV1、FEV1(%)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OPD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三代创伤负压治疗技术治疗骨髓炎35例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采用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骨髓炎创面处理后,采用第三代创伤负压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31例治愈,4例好转。结论;该方法治疗骨髓炎疗效确切,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病人痛苦小,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因此乐于接受。

    作者:邹恩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研究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各大医院在采用新技术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时取得了比较高的效率,并且效果显著,业务能力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而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给医院带来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频发的医院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运作和管理,并且严重威胁着医院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迫在眉睫。研究主要分析了医院信息安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目前该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为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从医院的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人员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对的策略性思考,以期能为加强目前的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黄娓娓;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干扰素注射和雾化吸入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及毛细支气管炎病例311例,根据不同疾病分别予干扰素肌肉注射及雾化吸入,观察症状消退情况。结果: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疗效存在差异,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及毛细支气管炎无明显差异。结论:干扰素在呼吸道抗病毒治疗中,不同用药途径的疗效存在差异,宜谨慎选择用法及剂量。

    作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Lynch子宫缝合术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目的:在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中运用B-Lynch子宫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给予观察组B -Lynch子宫缝合术,给予对照组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手术时间、手术当中和手术之后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3d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性贫血以及痛经等不良发生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B-Lynch子宫缝合术能够起到显著的止血效果,经济适用,简单方便,可保留患者的子宫,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赵润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盘突出思路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身体疼痛缓解和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疼痛缓解和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复发,对照组4例出现复发。结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于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运动能力改善的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遵循“差异化、个性化”原则对患者给予6个月的心理治疗、运动锻炼、康复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大大降低,研究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运动能力、活动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途径的综合康复治疗可大大提升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和活动强度,有效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邓丽华;胡平成;刘元;谢康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化脓性阑尾炎11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冲洗切口预防感染,观察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1% vs71.19%),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 vs28.81%),体温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国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目的:探索临床上控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设立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100%。P<0.05,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性。结论:针对阑尾炎术后感染要及时控制,通过抗生素和物理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余浩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