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数据挖掘的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刘婧;张兰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 中医治疗, 数据挖掘, 频数分析, 聚类分析, 关联分析, 用药规律
摘要:目的:基于文献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中所含中药复方104首,中药129味,药物种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药性多为寒、平;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个聚类组合,另外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规则17条,药组(3味药、4味药)规则36条.结论: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归肝肾两经,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生地黄等,临床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辛开苦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 Fang Data,Pubmed,Embase已公开发表的与辛开苦降法相关的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并手工追索相关参考文献,对终纳入文献按Jadad量表标准进行评分,使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3项研究,共1,539例患者.Jadad评分5篇3分,8篇2分.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比较,辛开苦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及Hp清除率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毒副作用少.结论:本研究表明,辛开苦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需多中心协作,收集大量样本,应用设计合理的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胡乃强;林才志;赵海燕;刘强;黄贵华;林华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陈海教授三焦分期论治小儿鼾症的经验浅析

    整理陈海教授运用中医三焦理论治疗小儿鼾症的临证经验.陈教授将小儿鼾症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调理期.虽分而论之,但总以肺、脾、肾三焦气机不利,而痰湿蕴结为主要病机,施治则注重因人、因地制宜,结合宣教和调护.其临证思路集中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诊治理论.

    作者:刘湘;李际强;李凯;陈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传承深化,融合发展—海外中医教育访谈录(一)

    纽约中医论坛特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中医教育领军人物与众多中医群友共商中医教育的传承、融合与深化大计.此次纽约中医论坛将更关注海外中医同仁提出的焦点问题,各国校长介绍了所在国家中医教育的现状,提出并深入讨论海外中医教育的焦点问题,并就海外网友呼声较高的海外中医公众科普教育的方法与技巧问题进行解答.

    作者:马小丽;巩昌镇;李灿辉;杨伊凡;王少白;陈业孟;李永明;苏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相关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相关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7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升血汤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性贫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外周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均升高,治疗组CD3+及CD8+升高,CD4+及CD4+/CD8+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外周血CD3+及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汤可改善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相关性贫血,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莫淑婵;田甜;吴钟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周彩云教授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SAPHO综合征1例

    SAPHO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关节及皮肤病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不多见,截至2009年全世界SAPHO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尚不足500例[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抗剂在本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应用上述药物可能导致如胃肠道不适、粒细胞减少、骨质疏松、高血压、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作者:刘珊;李亚慧;武好霞;周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访华海外西医专业学生中医针灸短训的教学设计及实践

    介绍和反恩对海外西医学生进行中医针灸短训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培训使海外西医学子将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基本掌握中医诊断和熟悉针灸推拿规范操作.

    作者:蔡晓雯;钟正;黄泳;曲姗姗;肖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林天东以五子衍宗丸治疗不孕症经验浅析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采取避孕措施,排除男方因素,且同居2年以上而不能使女方妊娠或维持妊娠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至少有8000万以上的不孕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7%~15%[1].近年来不孕症在我国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正逐年递增,WHO甚至预测不孕不育会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疾病.对于患者、医生而言,此等形势已不容乐观.虽然近几年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日益成熟,但存在风险高、周期长、成功率低、费用高等问题,且影响不孕症的因素众多,临床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上也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因此对临床医生而言不孕症的诊治十分棘手.林天东教授系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主任中医师,研究及探索妇科疾病诊治已近53年,对于不孕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学术观点独树一帜,特别是从“异病同治”角度论治不孕症具有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

    作者:邢益涛;王定国;冯青;周也;李杰;林天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文献报道近20%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1],药物引起的肾损伤可分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人,因“发现血肌酐升高2周,恶心干呕1d”于2014年5月15日至深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林炽甄;郑义侯;熊吉龙;邵牧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建库至2016年10月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5项研究,合计4,65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痰菌阴转率[RR=1.30,95%CI(1.22,1.39),P<0.000,01]、病灶吸收率[RR=1.08,95% CI(1.01,1.14),P<0.000,01]、中医证候改善率[RR=1.23,95% CI(1.17,1.29),P<0.000,01]、空洞闭合率[RR=1.26,95% CI(1.17,1.35),P<0.000,01]以及临床综合疗效[RR=1.30,95%CI(1.21,1.39),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65,95%CI(0.58,0.74),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较单纯西药化疗安全且有效,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金昕;谢和宾;曾鸿;刘艳科;张婷;曹仕鹏;尹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附子减毒方式与药效浅析

    目的:浅析附子减毒方式与药效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附子的炮制、配伍、煎煮、限量减毒方式与药效的关系.结果:发现附子炮制减毒方式不同,药效有异,但存在炮制过度现象;合理配伍可减毒增效;久煎能降低附子的毒性,但有实验表明合煎比先煎附子获得的减毒效果更显著;降低剂量可以保证附子的使用安全,但量效之间需要平衡.结论:附子减毒的目的是保证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但应注意存效和增效.

    作者:强小娟;朱智慧;姜黎;蔡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针刺人迎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另取10只WKY雄性大鼠为对照组.人迎组每天针刺人迎穴,模型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共28 d,结束后取材,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对关键基因进行PCR技术验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迎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之间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有129个上调,243个下调;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有167个上调,188个下调.PCR结果显示:干预前模型组基因KLK1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KLK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EPHX2和CHI3L1表达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针刺人迎穴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影响其下丘脑中有关基因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抗炎、基因EPHX2、KLK1和CHI3L1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瑞利;郭长青;郭妍;石学敏;芦娟;马田;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针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脑鸣验案1则

    脑鸣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鸣或如潮声、雷轰,常伴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甚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笔者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李素荷教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经络辨证原则,采用电针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本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芳;李素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血脂及血糖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的血脂及血糖指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非痰瘀组和痰瘀组.痰瘀组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TC、TG、HDL-C、LDL-C、FINS、ISI、FBG.结果:非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非痰瘀证组(P<0.05).TC、TG、LDL-C、FINS水平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升高(P<0.05),HDL-C、ISI则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痰瘀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证型,患者TC、TG、LDL-C、FINS水平明显升高,HDL-C、ISI则明显降低.

    作者:侯王君;高媛媛;庄贺;薛一涛;刘伟;赵衍刚;庄慧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谈“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归纳《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简要阐释“瞑眩”反应机理及病案,意在说明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同道对“瞑眩”反应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施岚尔;吴志桂;凌云;赵鸣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佩连麻黄方治疗,治疗组进行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体重正常者作为空白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等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显著降低体质量指数,改善血脂水平.

    作者:王权;那日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d.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谱酶水平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CK、LDH及CK-MB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IL-6、IL-10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心肌谱酶水平,安全可靠.

    作者:许丹;朱晓宇;曾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调补冲任针灸法对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调补冲任针灸法对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补冲任针灸法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卵巢血流动力学、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和窦卵泡直径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V和E2均明显升高(P<0.05),PI、RI、PSH和LH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补冲任针灸法对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内分泌系统趋于稳定平衡,疗效确切.

    作者:伍笑敏;邱凯莎;黎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介绍了医院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的实践经验,根据学员不同学历层次水平开展分层分类考核,为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钟兴华;王燕;黄恩;王琢青;黄豪敏;何伟;李梓廉;陈铁宏;李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陈汉章教授从肝论治皮肤病经验撷菁

    陈汉章教授在皮肤病的诊治中,根据肝性欲散,肝病易欲;肝刚喜柔,肝阴易虚;肝性升动,肝病多变的生理特点,认为肝气的疏通调畅是皮肤抵御外邪之基础;气血充足,肝木得养是皮肤润泽的关键;肝气柔和,五脏得安是皮肤病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故在治疗上重视肝的调养,擅长从肝辨证论治各类皮肤病.

    作者:张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岭南地区痛风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痛风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结痛风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收集痛风患者年龄、病程、BMI指数、证型、合并症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要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痛风中医证型分5型,其中温热蕴结证比例高(41.9%).年龄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BMI指数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嘌呤饮食嗜好者(63.9%)、家族史(24.4%)、饮酒史(18.6%)三者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高脂血症50例(29.1%),合并高血压24例,高血糖9例.三高在不同证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是岭南地区痛风常见证型:5种证型均离不开湿、热、瘀、虚的病机特点.同一患者随着病程增加,BMI指教改变,均可引起病机的变化,证型随之变化.临床重视痛风合并症有助于判断病机发展及证型规律,在治疗原发病同时也能对其合并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者:郭泽莹;张剑勇;张燕英;肖语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