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辽
目的:总结灌肠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腹泻,介绍灌肠液的配制及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方法:对符合腹泻病诊断标准,需要用灌肠液治疗的腹泻患儿,采用“蒙脱石散、云南白药、自制石榴皮煎液”三联药物保留灌肠。结果:采用保留灌肠治疗的腹泻患儿,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结论: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尹书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肝硬化护理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降低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康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 HBV 抗原定量对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 HBsAg 下降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共3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研究其疗效。结果:对比患者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的 HBsAg 水平,将患者依据疗效分组,B组患者两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 A 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sAg的下降对其有预测作用,可通过该方法筛选病毒抑制的患者,及时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以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为模型药物,比较其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混合和压膜方法制备载药的聚己内酯片,然后剪切成小片后考察其在不同浓度的磷酸缓冲盐和含有不同浓度氯化钠的磷酸缓冲盐中的释药行为,并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的释药行为受磷酸缓冲盐浓度以及磷酸缓冲盐中氯化纳浓度的影响,而去甲斑蝥素的释药行为则基本不受其影响。结论: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中释药行为差异主要由药物渗透压引起,渗透压是影响药物释放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方法在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中的应用概况。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8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感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在准确了解感染状况的基础上给予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肾细针穿刺镜下或刺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治疗,然后再在引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碎石治疗。结果:88例患者中,行B超引导下穿刺和膀胱镜下插管引流成功分别有79例(89.8%)和9例(10.2%)。围手术期有15例(17.1%)出现腰痛和小便出血症状,但均不需要给予针对性治疗后能够自行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分别有70例(79.5%)和18例(20.5%)。结石在1周和3周内全部排出的有60(68.2%)和28例(21.8%)。在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随访中,患者的肾功能都得到非常好的恢复,期间并未出现任何不良现象。结论: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过程中应用经皮肾细针穿刺引流结合碎石术治疗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非常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荣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1年内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临床诊断及术后随访分析研究。结果:60例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其中47例两周内原有症状完全消失,9例在8周内症状消失,4例患者接受二次联合介入治疗明显好转。结论:CT引导下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安全有效。
作者:代铁柱;吕莉;张静;姚振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总结紫杉醇临床应用特点。结果:骨髓抑制100%,胃肠道反应82.0%,肌肉关节疼痛65.6%,10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发;8.8%患者发生轻度肾功损害;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加强化疗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对保证紫杉醇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社区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7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命质量、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另外对患者进行 KAP问卷调查以及SF -36量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理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年龄、知识水平、饮食习惯、生活收入以及服药依从性等。结论:为了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社区医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善,并加强患者的服药监督,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来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宋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针刺与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方法:用中医针刺及微波治疗共14天。结果:治疗14天后,患者张口度与疼痛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中医针刺结合微波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个17岁高三女生出现了严重出现心理问题,应用了摄入性谈话从求助者一般生活事件入手,把握探求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作为咨询目标,纠正不合理观念,帮助获得了积极心理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平稳的进入了高考准备期。
作者:于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其中 A 组应用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B组应用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应用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本科室2012年6月到2014年3月共有4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后随访3个月,并对40例患者进行膝关节 HSS 评分,实验组好转率高达96%,仅有1例为无效;对照组好转率为72%,两组好转率比较具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我市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的招募与保留,并逐步壮大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队伍,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的血小板。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招募形式,提高市民群众及行政事业,企业,大学生等等是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认识。同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及志愿者的献血知识和服务质量,从而保留和壮大献血者队伍。结果: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数从2000年的25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684人次,从2012年的684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488人次。结论:单采成分献血者的成功招募,离不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招募策略。
作者:冯琪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常见外科创伤手术失误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镇卫生院289例接受外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中出现手术失误2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失误原因。结果:289例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中,28例出现手术失误,手术失误率为9.60%。其中暂停手术11例(39.29%),再次手术13例(46.43%);失误原因主要有疾病诊断出现失误(39.29%)、操作者技术性失误24.91%)以及手术时间、手术适应症失误、手术选取方法失误、其他原因失误。结论:乡镇卫生院外科创伤手术失误率较高,影响较大,应提高乡镇外科医生诊疗水平,减少失误率;加强护理,消除手术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戴瑞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病案复印窗口和复印审请人不和谐的因素,宣传病案复印相关知识,提出一些建议简化病人病案复印过程、缩短病案复印时间、方便复印申请人。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申请人和窗口和谐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郑白妹;朱艳艳;苏静;陈冬连;洪雅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手术室80例全麻复苏病人的护理体会的研究,寻求对全麻复苏患者为有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行全麻手术的病人,进行重点护理,研究护理体会,寻求对全麻复苏病人佳的护理方式。结果: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律等,需要重点监测,而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常也很关键。结论:全麻复苏病人的护理中,要充分为患者保暖,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待患者有意识后,立即进行心理护理,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全麻后复苏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妇产科护理学的学科专业性要求很高、技术要求也很高。随着经济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的意识以及医师的护理技术也随之提高,临床医学中也空前地遇到了许多难题。其中在妇产科的临床实践护理措施当中有很多风险因素。以下就妇产科护理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难题和隐患开展研究与梳理,并寻找解决的方案。
作者:谢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伴乏力、肢麻加重一月入院。详问病史:20年前于本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0.5 tid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出院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多次调整降糖药物治疗。6年前,口服二甲双胍0.5 tid ,并开始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晚12u i .h 治疗,空腹血糖(FPG )波动在6-7mmol/L ,餐后2h 血糖(2hPG)波动在9-11mmol/L。1年前患者停用二甲双胍,并据血糖情况自行改变甘精胰岛素用法用量,且血糖控制不理想。一月前,甘精胰岛素用量已增加至早35u ,中15u ,晚35u i .h ,并维持至今,但血糖仍未达标, FPG波动在10-11mmol/L ,2hPG波动在25mmol/L 左右。既往卵巢囊肿切除术后40年;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高达220/170mmHg ,服用吲达帕胺(寿比山)2.5mg po qd ,现血压控制平稳;脑梗塞病史10年;心肌梗死病史6年,口服阿司匹林0.1 po qd。现症见:口干、乏力、双膝下及指尖麻木,视物模糊,精神状态差。相关检验:入院后测随机血糖(GLU )21.3mmol/L ,急查尿常规示尿糖(++),酮体(-);眼底检查:双眼可见微血管瘤及出血斑。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高血压Ⅲ级(极高危)3.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4.脑梗塞后遗症。专科治疗:嘱停用甘精胰岛素,临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8ui.h,测餐后血糖11.4mmol/L ,予诺和灵30R早22u晚12u i .h ,餐前30min i . h ,维持该剂量2日,患者 FPG8.1mmol/L ,2hPG 波动在10.5-13.7mmol/L ,予诺和灵30R加量至早24u晚14u i .h ,阿卡波糖50mg 正餐开始时嚼服,余用药不变。3日后患者 FPG5.4mmol/L ,因患者不配合,2hPG 未测,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故将诺和灵30R用量降至早24u晚12u i .h ,继续监测血糖4日控制平稳,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出院。一月后随访,患者严格糖尿病饮食,坚持适当运动,应用诺和灵30R早24u晚12u i .h ,血糖控制平稳。三个月后门诊复查空腹血糖6.4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
作者:刘梦;张效科;宋宗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7例胆囊性疾病患者,37例患者行“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为治疗组,30例患者行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胆囊性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治疗组3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5.9±0.01毫升,住院时间为2-4天,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13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2.3±0.47毫升,住院时间为5-10天,术后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两组治疗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中,采取“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操作简单,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11-2013年条统计的109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疫情呈明显的夏季发病特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2.77%。其中又以1~3岁组报告病例数多,占3年总病例数的72.48%;临床表现多为发热、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结论:手足口病在我县的流行,给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应着重加强防治工作力度,有针对性采取积极隔离、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措施,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科学指导托幼机构做好防病工作。
作者:吴显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