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赵彦红;劳钰淇;罗丽萍
目的:探析达英-35在临床上治疗功血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春期功血症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达英-35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出血控制时间与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英-35在临床上治疗功血症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入院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9.6±31.4)ml、手术时间(34.7±12.8)min、术后禁食时间(1.0±0.6)d和住院时间(3.0±0.8)d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9.7±41.9)ml、手术时间(73.4±16.4)min、术后禁食时间(2.7±0.8)d和住院时间(9.4±1.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时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应用西门子MicroSca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临床分离得到的4500例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5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adeABC基因系统.结果:450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adeB外排基因、armA和aac(3)-Ⅰ、aac(6)-Ⅰ、ant(3″)-Ⅰ基因,其余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4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率很小.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的adeB外排基因、armA这一种16SRNA甲基化酶基因和aac(3)-Ⅰ、aac(6)-Ⅰ、ant(3″)-Ⅰ这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有关.
作者:袁任逸;胡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疏导方式.方法:应用症状来自评量表(SCL 90)对119例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卵巢癌患者,其抑郁、焦虑、恐惧、躯化、强迫、敌对、人际关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妇科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结论:加强护理宣教,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精神支持的疗法,改变不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增强信心治疗,促进健康恢复.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础医院胆囊切除术后减少综合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因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类似术前症状的患者进行入院观察研究.结果:31例患者采用手术或内镜治疗,治愈18例(58.06%),治疗无效4例(12.90%);1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治愈6例(54.54%),治疗无效2例(18.18%).治愈总有效率达到85.71%.结论:在进行胆囊切除术时,要坚持术前严密检查、准确判断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处理及时准确的原则,从而减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产妇均成功分娩,成功率为100%,死亡率为零,对照组的50例产妇成功分娩48例,成功率为96%,死亡2例,死亡率为4%.两组的成功分娩率进行差异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50例产妇血压控制均稳定,稳定在130~150/85~90mmHg;对照组的50例产妇血压控制不稳定,对照组产后大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例经输血治疗病情改善;新生儿健康情况,观察组50例新生儿均存活,健康新生儿49例,残疾1例;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有48例存活,死亡2例,健康新生儿43例,残疾5例;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相比对照组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好,其死亡率和残疾率均低.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手术安全性更高,产后产妇血压较稳定,并且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更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肺通气/灌注显像作为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应用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善诊断方法,结合我院内科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分析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改进临床疾病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侯冬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老年脑梗塞患者接受系统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7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妇女只使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妇女在对照组妇女的基础上,再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对两组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取环疼痛感、宫颈软化程度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言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的取环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绝经妇女的疼痛感,而且绝经妇女的宫颈软化程度较好,大大提高了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其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球蛋白对乙脑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和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脑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恢复期症状复发情况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和高热的消退时间分别是(3.21±0.83)d、(2.53±0.52)d、(2.53±0.52)d、(4.57±0.72)d,均低于对照[(5.33±0.96)d、(4.11±0.80)d、(4.36±0.67)d、(6.43±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枢性低热和癫痫样发作率低分别是27.50%(11/40)、22.50%(9/40),低于对照组 52.50%(21/40)、60.00%(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计后遗症30例,震颤7例,多汗9例,言语障碍7例,肢体瘫痪7例.实验组总计后遗症9例,震颤1例,多汗2例,言语障碍2例,肢体瘫痪4例.实验组总计后遗症、震颤和多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改善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并加强手术配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且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可更好的提高手术安全性,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107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为: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妊高征,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术后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有效地处理及系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作者:罗金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正弦波振动对肌萎缩临床病例的对抗作用.方法:选用一侧肢体制动卧床病例,采用高频正弦波振动作为对抗治疗措施,检查内容为胫神经传导速度、M波和H反射.结果:卧床后制动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较振动组减慢,卧床后制动组M波潜伏期明显较振动组延长,振动组卧床前后的H反射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正弦波振动对于制动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作者:石磊;杨侃;李宝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降低出血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方法:对5年来收住我院的75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产科医护人员积极的配合、规范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对孕周≤37周者采用期待疗法,无1例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存活率97.33%.结论: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期待疗法及适时行剖宫产术,提高了围产儿的成活率,保证了母婴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骨痴形成时间、不良反应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更加安全、可靠,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细胞毒性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临床应用渐趋成熟,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它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影响的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的方式造成造血、肝肾、生殖、泌尿等系统的毒害.因此,护士在配制药物时做好职业防护尤其重要.1 配制药物的环境规范管理1.1 划分配药独立区域和固定注射观察区域:在输液室治疗室现有的空气层流净化装置且无层流生物安全柜的环境条件下,治疗室配药间划分相对独立的并用标语注明“特殊药物配制区域”.同时在输液大厅设立一个固定区域,采用粘贴式标签上面注明“特殊药物专座观察区”,并制作治疗护理标识色牌——兰底红心“爱心”牌,以悬挂式方式连同治疗药物挂在可移动的输液钩上,其护理标识对输液工作起到警示作用.
作者:李丽林;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及其改善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且无明显差异,CO、E/A、LVEF两组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较好的控制,血压波动小,且对患者的心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 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章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生后2天至出院前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天至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满3个月时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至省听力中心进行确诊.结果:初筛通过率79.85%,未通过率20.15%,满月至3月复筛通过率81.4%,转诊27人,失访361人.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很重要的,尽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早期进行干预,可提高聋儿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复筛失访率高,因此加强宣传工作减少漏筛,提高复筛及随访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曾润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评价超声早期诊断的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度疑似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服用甲氨礤呤(MTX)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甲氨礤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宫外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宫外孕的首选方式,甲氨礤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自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辖区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探析产后抑郁症状学发病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颖西办事处辖区内的分娩后7~30天的510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以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筛检BID评分>5分的产妇190例作为抑郁组,以BID评分<5分的320例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从社会人口学、心理学及围产期一般情况等因素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3%,其中轻度占79.0%,中度占10.5%,重度占5.3%.与对照比较,产妇的年龄、学历、婴儿性别、产后护理、居住条件、夫妻关系、是否为高危妊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喂养方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无影响.结论:本辖区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