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乔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讨论有效护理措施,提出护理要点,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病患生命.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与白血病患者深入沟通,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特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促使病患对白血病以及自身的心理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建立治疗的信心.结论: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明珠;热西旦·托胡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对其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1.4%,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取得理想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尽早康复,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陆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了解其发生率及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3年分娩的婴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寻找相关因素.结果: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于出生缺陷前三位的是副耳、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结论:急需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提高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水平,降低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的发生率.
作者:刘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及其相应的管理对策,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常见的血液净化护理风险情况,并针对其原因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加强血液净化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的发生,可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中做好护理管理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有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在我院进行成人健康体检的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验血清,进而做进一步分析.结果:21-30岁组的阳性率为2.18%,31-40岁组为3.95%,41-50岁组为6.28%,51-60岁组为2.04%.井下职工和科室人员的HBV感染比例所占大,与其他行业相差较大(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抑制乙肝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PDCA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通过三级质控检查,层层落实,不断发现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作为下一个PDCA环,持续促进手卫生培训的不断改进.结果:通过1年来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质量监控各项指标达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66.6%上升为99%,达到了手卫生管理的目的.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实施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重要性,探析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及干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脑动脉硬化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关系密切,其次与人的衰老、脑的生理性功能减退,脑组织的老化、萎缩以及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结论: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TC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目前仍有必要,有利于提醒患者和医生早期干预治疗,防治脑卒中.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联合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仅采取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92%)、病灶显效率(58%)、空洞闭合率(6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再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化疗的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便提高健康教育的临床质量.方法:是对健康教育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实施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意度和对治疗成功的信心.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内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建香;胡妮;晏义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思密达联合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思密达冲剂治疗的同时加用胃肠安丸,对照组单用思密达冲剂治疗,连续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郝晓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县部分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卫生院就诊的180例孕妇,其中孕早期、中期、晚期各60例,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000克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克组和>3500克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给孕妇通过膳食补充血红蛋白以及对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
作者:吴生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病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正确治疗方法.方法:对44例窒息引发缺氧缺血性脑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新生儿窒息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预防措施.结果:44例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均小于35分,经治疗后仅34.09%患儿NBNA评分小于35分;患儿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GMFM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治疗1年后GMFM评分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确诊新生儿窒息后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一旦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则应尽早实施药物治疗结合功能锻炼,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保障英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和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麻醉措施.比对两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宫口扩张速率,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缩短分娩时间,提高宫口张开速率,镇痛效果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镇痛,加快宫口张开速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巧云;罗昌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儿采血是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表现为患儿的不配合和家长的焦虑.本文主要探讨采血前与家长和小儿的沟通策略.
作者:晋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盆腔炎性疾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因妇科手术后、性传播疾病感染、流产、产后细菌入侵创面所致,往往波及卵巢、输卵管、子宫及周围结缔组织等,若治疗不及时,则易诱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孕、异位妊娠、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骸部酸痛、低热、精神不振、失眠等症状,危及妇女身心健康.近年来西医主张以消炎为主,中医主张予以内治法、外治法.本文主要从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其诊治方案,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吴培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心脏同步化疗属于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研究证实心脏同步化疗安全有效.其治疗机制是对室内同步性、室间同步性以及房室同步性进行改善,但超声心动图主要是通过脉冲多普勒以及组织多普勒等对心脏机械同步性进行评估.所以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同步化疗患者筛选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超声检测在心衰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周桂林;李世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开展分析与讨论.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7%,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失调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芳;孙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探讨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院的高龄白内障患者76例,行晶状体置入术后,围手术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作者:张睿敏;肖慈;崔效妍;曾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0例CP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83.8%的CP患儿主要照顾者的ZBI评分处于轻、中度水平.CP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SR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均P<0.01.CP患儿的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总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CP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高CP患儿的照顾质量.
作者:蒋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评价超声早期诊断的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度疑似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服用甲氨礤呤(MTX)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甲氨礤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宫外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宫外孕的首选方式,甲氨礤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自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