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萍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此次关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研究的样本,随机将样本个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3±1.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8±1.2)min,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大小为(3.4±0.3)cm,术后恢复时间为(4.0±1.5)d,术后感染率为2.5%(1/40).对照组手术切口大小为(6.9±0.4)cm,术后恢复时间为(6.5±1.0)d,术后感染率为7.5%(3/40),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复发感染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钬碎石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和价值.方法:选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23-67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2组例数、性别、年龄、结石部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果:2种治疗方法中的结石清除率,通过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传统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明显较高.结论:严格把握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钬碎石的适应症,该治疗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原来传统的手术取石治疗方法.
作者:刘连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损伤是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由于特殊物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或耐受性降低,导致肝损伤称药物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目前可明确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超过1000余种以上.
作者:苗韫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经皮肾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不仅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治病疗效.本文简单介绍了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并分析经皮肾镜技术治疗的优势,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反思我国医学上尿路结石治疗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身探索意见,完善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以下就对桂平中医院泌尿外科实际情况,研究经皮肾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卢运崇;梁泰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对其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1.4%,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取得理想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尽早康复,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陆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影像科教字化趋势下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为适应当前趋势结合PACS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校大二年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1)班和(2)班两个班级.将(1)班作为观察组,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上,结合PACS进行所有医学影像学学科的教学.(2)班作为对照组,按照平常的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医学影像学学科的授课.一个学期之后,对两个班级统一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期末考试,两部分的考试评分均实行百分制.并对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2.4±5.9和80.7±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其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影像科数字化的趋势下,医学影像学教学做出结合PASC进行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影像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凌寿佳;秦宇红;宋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式体现出传统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需要进行疝修补术的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为临床治疗对象,对5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项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组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KD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近2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5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两组,即≥5岁组(下称年长儿组)、<5岁组(下称小龄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包括热程、不完全KD发生率、淋巴结肿大率、治疗前后相关炎性指标以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①年长儿组就诊时平均热程为6.8天,小龄儿组6天;年长儿及小龄儿不完全KD的发生率分别为44.4%(8例)及12.9%(10例).②年长儿组颈部淋巴结肿大率为72.2%(13例),小龄儿组53%(43例).③年长儿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沉分别为76 mm/h及84 mm/h,平均血小板分别为380×109/L及491×109/L;小龄儿组治疗前后血沉平均值分别为71mm/h及77 mm/h,平均血小板分别为381×109/L及553×109/L.④共有22人发生冠脉病变,其中年长儿组冠脉病变的发生率为50%(9例),小年龄儿组16.8%(13例).结论:年长儿KD的冠脉损害发生率及不完全KD的发生率均高于小龄儿.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沉及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KD患儿即使在有效治疗后某些炎性因子也可能持续存在,甚至比治疗前更明显,因此需长期监测冠脉病变情况.
作者:王世远;田茂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特点与临床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选择从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临床的检查与头颅CT的检查.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干预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21例,治愈率达到42%,好转的有26例,好转率达到52%,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达到6%;对照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10例,治愈率达到20%,好转的有30例,好转率达到60%,死亡的有10例,死亡率达到2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降颅压和抗凝剂及镁剂,对老年人脑梗死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有效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阴道分娩后造成产妇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12例阴道分娩产扫中选取65例产后出血产妇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5例产后未出血产妇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前体重、第三产程时间、胎儿质量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孕妇产后2h出血量、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差值以及产前产后红细胞压积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儿过大、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影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因此,在进行产妇分娩时要严格控制分娩时间,并合理用药,辅助产妇进行分娩,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妇产后出血.
作者:何朝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反应小的采血方法,明显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疼痛,保护静脉血管不受到损伤,而且还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效的保证了治疗效果.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降低留置套管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罗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异常瞬目症是指没有明显眼病却带有间歇性频繁眨眼动作的病症,其高友群主要集中在儿童.本文对儿童异常瞬目症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国内外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陶松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以供医务人员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治疗方式都是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的时间平均为73.4±3.5分钟,在患者出院时的伤口愈合程度较好,住院时间一般为7.3±1.4天.术后有3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腹腔脓肿,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2%.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并掌握手术时机,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
作者:洪晓龙;杨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总结严重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科学已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49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心理安抚、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摆放、眼痛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取出眼球内异物,顺利度过手术期,16例视网膜复位,术后复测视力,较伤前提高者33例(67.35%),与伤前无明显差异者12例(24.49%),另4例(8.16%)视力减退.随访1年,无失明、严重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保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并确保视力良好恢复.
作者:曾玲;崔效妍;张睿敏;肖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索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来妇产科门诊的妊娠期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中,知识知晓患者数为52例(100.0%),满意患者数为51例(98.1%),发生纠纷患者数为1例(1.9%),复诊患者数为50例(96.2%);对照组52例患者中,知识知晓患者数为12例(23.1%),满意患者数为30例(57.7%),发生纠纷患者数为7例(13.5%),复诊患者数为26例(50.0%).实验组各个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效果.结论: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孕期健康教育能增加孕妇的孕产知识,增加自信心,减少孕产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有利于母婴的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廖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索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支气管哮喘且在急性发作期的小儿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实验组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照组A只使用孟鲁司特钠,对照组B只使用布地奈德,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94.4%,对照组A与对照组B的有效率均为77.8%.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治疗效果好很多.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班忠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斜视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方法,制定时间表与计划表;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入院、术前及术后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术前不利因素发生率相比较,实验组为2%,对照组为22.67%.实验组的不利影响因素较少,差异较大(P<0.05).在住院费用和时间上,实验组的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短,差异较大(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对斜视患儿起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肖慈;张睿敏;曾玲;崔效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PDCA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通过三级质控检查,层层落实,不断发现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作为下一个PDCA环,持续促进手卫生培训的不断改进.结果:通过1年来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质量监控各项指标达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66.6%上升为99%,达到了手卫生管理的目的.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实施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瘢痕子宫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流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两组孕妇的流产有效率、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腹痛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流产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的腹痛程度、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等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较为有效,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量、降低妊娠物排出时间等优点,与人工流产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克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