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波姆对LASIK术后干眼40例治疗的机制研究

陈男雄

关键词:LASIK手术, 干眼症, BUT, EGF, IL-1β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泪液卡波姆在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的疗效.初步探讨人工泪液的治疗方法与原理.方法:选取40例80眼进行过LASIK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和分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LASIK术后对照组患者BUT和SIt值的明显减少,而且EGF含量分泌水平下降,出现结膜炎症反应IL-1β的升高.同时治疗组患者经卡波姆治疗后其BUT和SIt值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加剧的球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得到缓解,并有效增加了术后EGF的分泌水平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结论:人工泪液卡波姆治疗可有效缓解LASIK术后的干眼症状.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的抢救措施及抢救时机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与防治对策,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住院分娩且产后出血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56例产后出血病例按出血病因分布依次为41.07%、30.36%、25%、3.57%;56例产后出血病例经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等治疗措施后均获痊愈.结论: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国产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功能磁共振在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30例脑梗死发病4周的患者,行常规及功能MRI检查,包括DTI、MRS扫描,并在发病后12周、半年后再次行该检查,在检查同时均进行NIHSS评分和BI评分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病灶侧和病灶对侧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比较.同时分析NAA值的变化.结果:梗死灶FA下降,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和BI呈负相关;梗死灶和正常脑组织的ADC值、FA值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相关参数,可以为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杨银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动脉硬化症病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目的: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重要性,探析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及干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脑动脉硬化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关系密切,其次与人的衰老、脑的生理性功能减退,脑组织的老化、萎缩以及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结论: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TC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目前仍有必要,有利于提醒患者和医生早期干预治疗,防治脑卒中.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4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生后2天至出院前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天至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满3个月时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至省听力中心进行确诊.结果:初筛通过率79.85%,未通过率20.15%,满月至3月复筛通过率81.4%,转诊27人,失访361人.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很重要的,尽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早期进行干预,可提高聋儿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复筛失访率高,因此加强宣传工作减少漏筛,提高复筛及随访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曾润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每组各有患者2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临床实用性较强.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骨科急诊手术在多发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创伤病人4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研究组给予骨科急诊手术,对照组则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人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科急诊手术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期再出血人数,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岳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耳穴压豆治疗40例骨折后急性应激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骨折后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双耳同时取穴,每次贴压1天,连续1-4次.结果:治愈38例,无效2例.结论:耳穴压豆治疗骨折后急性应激障碍效果满意.

    作者:谢木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部分性葡萄胎1例

    1 资料患者,女,20岁,已婚,因“妊娠6月,头晕、乏力、咳嗽、咳痰、咳血3月”于2011年12月12日收入血液科.为终止妊娠转入妇产科.患者月经规律,3-4天/30天,末次月经2011-6-17,孕2流1产0.8月初出现恶心、阴道少量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先兆流产.给予卧床、保胎治疗后痊愈出院.9月中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力行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未予治疗.病程迁延至11月上旬,患者头昏、乏力症状加重,咳嗽、咳痰、咳血加重,并出现胸闷、气短、夜间呼吸困难,间断出现鼻衄,即来我院求治.门诊以“贫血”收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双上肢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

    作者:马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健康教育指导

    错牙合畸形是一类口腔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颜面美观,同时也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身心健康,因此尽可能早期预防和矫治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宣教可以提高人们对错牙合畸形的认识.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错牙合畸形的危害和口腔正畸治疗的必要性.

    作者:董娟娟;蔡艳华;郭亚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接种疫苗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探讨预防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城桥卫生所门诊登记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接种10020针次,出现不良反应49例,其中全身反应16例,占0.16%;局部反应15例,占0.15%;心因性反应10例,占0.1%;偶合反应8例,占0.08 %.结论:通过采取预防及处理,有效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加岚;吴加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和数据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躁的程度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于手术和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也是研究组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感染情况例如尿失禁等的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是有显著疗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纯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好转开始于治疗的2周后,所有患者在服药物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且4周后溃疡面均愈合,后期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小儿消化系统溃疡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也比较低.

    作者:谭贤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香莲外洗液防治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泌尿系感染采用香莲外洗液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留置导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两组皆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水冲洗会阴,而研究组则加用香莲外洗液冲洗会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经过护理后,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会阴部、尿液等)发生率、发生时间皆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香莲外洗液用于泌尿系感染防治中,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与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大范围地恢复功能,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128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以及分娩方式.结果: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头位置异常,共115例(73.28%),其后依次为产力异常22例(14.01%),产道异常20例(12.74%)终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113例(71.97%),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44例(28.02%).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很高,主要的原因为胎头位置异常,处理不当会增加对母婴的危害,需要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测,选择为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围产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尤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输液室手卫生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PDCA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通过三级质控检查,层层落实,不断发现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作为下一个PDCA环,持续促进手卫生培训的不断改进.结果:通过1年来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质量监控各项指标达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66.6%上升为99%,达到了手卫生管理的目的.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实施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门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护士工作中护理安全的因素,以便为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防范对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工作中近5年来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与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资料,选取5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展开调查.结果:总计发放问卷调查表54份,收回54份,收回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理论与技能得分较之于安全法规常识、护理沟通与协调以及护士排班模式得分要低得多.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安全意识,主意医疗法律法规常识的学习,增强责任意识,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裴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两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上实验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86%,而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住院平均时间为(21.16±3.71)天,复发率为2.39%;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8.34±4.74)天,复发率为11.90%.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效果显著,且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周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胎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胎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先兆流产患者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保胎治疗),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64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无明显差异(P>.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中,互补整合了西医与中医治疗原理,起到了协同作用,对维持早孕发展及促进胚胎发育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艳玲;李泉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县部分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县部分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卫生院就诊的180例孕妇,其中孕早期、中期、晚期各60例,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000克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克组和>3500克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给孕妇通过膳食补充血红蛋白以及对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

    作者:吴生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