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目的:总结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针对术后症状和表现积极对症治疗,积极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9月间本院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栓塞患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48~52岁之间。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有 ASO本身相关疾病的患者11名,其中术前诊断为 Fontaine一期患者9名;术后有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名,平均年龄为54岁,术前诊断为 Fontaine二期6名;术后病情恶化,截肢患者3名。结论:应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患者有无相关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督促患者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积极护理干预,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计划;术中充分做好药品准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手术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术后针对患者疼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患肢制动,要勤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梅尼埃(MD)病患者纯音测听的临床特征,判断纯音测听在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住院治疗的34例(40耳)的MD患者的纯音测定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主要听力曲线的类型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40耳)患者的听力曲线分布中,上升、下降、尖峰、平坦、凹槽、覆盆型分别为10%、20%、45%、15%、7.5%、5%,可见以尖峰型多,其次是下降型、平坦型,比例低的是覆盆型。尖峰型听力曲线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MD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各项试验应联合应用,相互印证,提高早期MD的诊断率。
作者:沈梅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91.1%(82/9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75/90),P<0.05];观察组的输液常识及格率[81.11%(73/90)]、药物知识及格率[75.56%(68/90)]和良好心态拥有率[90.00%(81/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42/90)]、[48.53%(33/90)]和[68.89%(62/9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及格率[84.44%(76/90)]仅稍高于对照组[81.11(73/9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门诊输液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利于患者将抗宣教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刮宫患者术前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手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到我院妇产科接受刮宫手术治疗88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倍美力给予口服,观察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给予臀部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宫颈松弛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刮宫术患者术前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有着较小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保障。
作者:毛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内埋籽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及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法:将130例肛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和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耳内埋籽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内埋籽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及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在ICU重症患者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35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前后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的痰标本的阳性率高,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都有明显改善,并减小了肺部感染灶,改善了血气分析情况。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协助下增加了气管及食管插管的成功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 ICU重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并且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对其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位,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一个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考核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对对比组织的护理人员不作任何培训和考核,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进行评比。结果:通过对比调查,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对比组少得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护理人员进行一个护理培训和考核之后再对其患者进行护理,能使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值得在神经内科护理上推广。
作者:石庭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方式的疗效。方法:从自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随机选出90例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另一组是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方式的治疗组,每组45例。分别要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时的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阶段的治疗以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在治疗后检测出的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数值的下降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且其它个项目的数据也下降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方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
作者:夏跃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随即选取某医院2013年重症科护理的225例患者,分析住院期间,出现风险治疗现象的次数和情况,总结225例患者在(ICU)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结果:对所有重症患者进行(ICU)护理之后,105例患者能够全面康复,82例患者存在间接后遗症,38例患者仍受安全风险影响。结论:导致重症患者(ICU)护理存在安全风险的原因有,护理安全隐患、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机械事故、外出检查病情恶化、错误抢救措施等,医护人员应在(ICU)护理中格外注意。
作者:潘江霞;石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出现迟发性巨大硬膜外血肿护理经验。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心脏功能),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尤其每日监测PT和INR,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术后活动、搬运不当以及腹压增加,是应用抗凝剂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接受脊柱手术,防止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吴佳倩;孙佳丽;姜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10日~2014年1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8例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28例只予“药物治疗”,后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无效率比较:研究组中无变化2例,加重1例,死亡0例,占总无效率分别为66.7%、33.3%、0.0%;对照组中无变化15例,加重6例,死亡1例,占总无效率分别为41.7%、50.0%、8.3%,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合并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无效(加重、死亡人数)率,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谢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气肿是一种难以逆转的气流受限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本院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文献研究,主要从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防缺氧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对肺气肿疾病的护理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彦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及比较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效果,进而总结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从而减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疾病痛苦并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2013年期间内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40例,然后随机地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对照组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只采取一般的抗病毒和抗感染的基础治疗,而对研究组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黄芪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采取了黄芪辅助治疗的研究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恢复情况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我院临床上采用黄芪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了明显且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应该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促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周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化疗在肿瘤治疗中使用较多,但是患者化疗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生活质量的概念、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介绍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作者:宋吉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体会。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胆结石病例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式切开胆囊取结石,观察组运用腹腔镜与胆道镜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住院以及手术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短,手术的疗效也比对照组要好,手术之后并发症的产生率也比对照组低。结论:运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方式对胆结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
作者:赵惠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机械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滴注给药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是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本文介绍了本院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检索了静脉炎护理的相关文献,主要总结了机械损伤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找出发病的诱因,提出减少或控制疾病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刘彦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造成继发脑水肿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40例,依据患者脑水肿转归情况分为吸收组和扩大组,分别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 GC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是造成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脑水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毅;马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D2根治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联合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联合D2根治术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19例(63.3%),稳定2例(6.7%),总有效率76.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6.7%比较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发热、上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且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单纯手术治疗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泽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前列腺癌男性生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的癌症疾病相比,前列腺癌的治疗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大部分容易发生骨转移,常表现为脊髓受压、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控制好骨转移可以直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几年来,直线加速器调强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受到医护人员的的广泛重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患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对其采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放射治疗,并做精心护理工,效果比较满意,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150例尺桡骨双骨折住院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对150例尺桡骨双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有6名患者出现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分别有1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及出血状况,其余患者均无异常。结论: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对于患者的副损伤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绍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