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萍
目的:探讨单用蓝光治疗与蓝光辅以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70例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加本巴比妥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进行辅助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比较值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使用本巴比妥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辅助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安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TIPS)、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两种方法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硬化住院患者40例。根据患者近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PTVE组和TIPS组。PTVE组25例患者,TIPS组15例患者。分别采用PTVE法和TIPS法治疗。通过统计分析 TIPS法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PTVE术后的止血效果和TIPS与PTVE术后1、3、6个月出血复发率,评价两组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37.5±5.7) cmH2O,经TIPS法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压力为(26.7±6.2)cmH2O。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例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PTVE法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TIPS组与PTVE组术后1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0%和4%。TIPS组与 PTVE组术后3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0%和12%。TIPS组与PTVE组术后6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6.7%和16%。结论:PTVE止血效果明显,但远期疗效不佳。TIPS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及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并且作用持久。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选用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从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防治骨科脊柱大手术后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有效方法。方法:由于我院的专科特殊性,我科大多收治骨科大手术术后危急重症患者,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 ICU脊柱大手术术后患者199例;其中,实验组100人采取双下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2500-5000u),对照组99例危重症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2500-5000u)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发生率;对比两组间D-二聚体值,血浆蛋白S、蛋白C等指标数值的差异,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以及两组间出血点、皮下瘀斑、皮下淤血、皮疹等因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双下肢气压治疗组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值,血浆蛋白S、蛋白C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压治疗对于防治危重症患者 DVT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且该方法安全,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简单易操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定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炎症的改善情况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13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17例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患者炎症的改善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杨银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和纳洛酮、脱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由110或者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治疗,院前无其他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阻止病情的发展,有效降低病死率、伤残率、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新;苏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80例,对其实行预防护理、生活护理、物理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进行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患肢功能障碍问题。结果: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共同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执行后,根据术后观察,在80例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中有3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及时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后,3人均治好出院。后经过一年的随访跟踪发现,患肢未发生功能障碍。结论:制定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75例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30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22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8例,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 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结论:TET时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作者:包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麻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收治的98例患者,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意外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后其麻醉意外发生率为4.88%,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后其麻醉意外发生率为16.33%,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1.63%,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麻醉科护理中可有效的减少麻醉意外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临床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7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1)宫缩乏力,(2)胎盘因素,(3)妊高征,(4)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结论:(1)宫缩乏力,(2)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牛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机械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滴注给药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是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本文介绍了本院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检索了静脉炎护理的相关文献,主要总结了机械损伤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找出发病的诱因,提出减少或控制疾病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刘彦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住院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二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钢丝环扎术。术后观察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髌骨骨折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震伟;刘新洲;石美华;王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82例腹腔镜下妇科疾病手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82例患者手术成功,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5天。结论:加强对腹腔镜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职芬芬;冯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将200例健康无禁忌症行药物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加强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流产效果。研究加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过程中护理干预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流产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强;孟泽;乔军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孕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孕妇847名,回顾性分析其怀孕不同时间段的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怀孕初期,共有169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19.95%,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分娩时间比较短,所承受的疼痛比较小等。分娩前共有411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48.53%;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医生建议、丈夫建议、朋友建议等。经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医生的建议、孕妇丈夫的建议、孕妇朋友建议以及长辈建议对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结论:应不断全面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提升助产技术,帮助产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避免剖宫产过度选择。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0例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丸配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服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乳汁充足:18例,正常:26例,少量6例,无:0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乳汁充足:9例,正常:28例,少量13例,无:0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艳辉;陈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并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52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的3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1520例分娩的孕妇中,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有30例,产后出血率是2.0%。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发生损伤和凝血。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和康复。结论:研究表明,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谢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D2根治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联合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联合D2根治术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19例(63.3%),稳定2例(6.7%),总有效率76.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6.7%比较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发热、上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且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单纯手术治疗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泽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38例2型糖尿病病人均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常见的护理问题。结果:使用胰岛素泵后,38例病人的血糖均得到控制,其血糖达标时间为4.3±1.6天,胰岛素用量达标时为49.0±3.8U;胰岛素泵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患者焦虑,低血糖,输注部位感染,仪器报警,排气问题及针头堵塞,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只要细致观察并护理得当,就可以避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使老年人更加健康,成为现代老年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幽默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对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极为有效。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