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研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名患者中有2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脑血管病。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有12例,以单纯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者有1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9例,休克患者5名,脑血管病患者4名,出现以为疼痛症状者3例,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有4例。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应该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合理的处理,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医辉;刘耀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进行儿童保健咨询和体检的家长234人,采用我科自制的表格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输入 SPSS13.0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仅为27.8%;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大、文化程度高的家长知晓率较高,国家职员的知晓率高于工人和农民。结论:整体而言,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还较低,必须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卿赤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孕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兆流产孕妇的病例资料,加以总结、分析。护理内容主要有专科及症状护理、生活指导及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副反应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34例先兆流产孕妇,治愈30例,占88.23%。效果较满意。结论:全面耐心细致的护理,能促进先兆流产孕妇的康复。
作者:张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0例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丸配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服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乳汁充足:18例,正常:26例,少量6例,无:0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乳汁充足:9例,正常:28例,少量13例,无:0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艳辉;陈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这几方面进行护理。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精心的护理后,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很有必要。
作者:李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的灭菌质量监测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等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我院消毒灭菌质量,各消毒灭菌物品均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监测与管理可有效的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可为医疗护理工作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赵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有效性。方法:我们通过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年龄均在0-1个月之间。其中把这1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雾化吸入护理。根据医学统计学相关原理,观察和分析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明显发现,观察组在小儿发热、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方面恢复比对照组快,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小儿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患者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护理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能够有效减轻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小儿患者身体尽快恢复,并且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有效的方式之一。
作者:邢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两种消毒法,探讨减轻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将临床160例住院的包皮环扎术后儿童,实验组采用浸泡消毒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消毒法,观察两组方法对儿童疼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对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浸泡消毒法对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的疼痛轻,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作者:裘锦瑜;冯月清;潘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2013年我辖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制定本地区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包括可疑食品,病患标本,环境样品三部分,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外地旅游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中毒发生场所多为旅游团餐接待单位。结论:针对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姜大栋;谌启鹏;曲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通过对24例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内固定失效中,固定材料弯曲10例,内固定螺钉松动4例,折断3例,起不到固定作用4例,操作技术不当2例,感染1例。结论:造成四肢骨干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1)选择材料不合理。(2)技术操作不当。(3)未达到坚强固定。(4)术后管理不当和负重过早。
作者:陈啟鸰;朱伟民;唐本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监控措施。方法:把环境卫生学与建筑学相结合,制定全方面的层流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同时对层流手术室进行全过程、动态、立体以及连贯的监控。结果:优化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完善控制体系,加强层流手术室规范性管理,积极控制层流手术室发生感染的机率。结论:制定优化的层流手术室有关感染管理、监控措施,对有效防止手术室感染,增强医疗护理质量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家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级创伤骨科中心收治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7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1周,平均7.5周。根据髌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优68例;良5例;可5例;差0例。无内固定失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使粉碎性髌骨骨折可以完整保留髌骨,髌股关节面容易得到整复固定,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早期活动,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尹科;卢吉平;宁建君;席雅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条例》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卫生宣传、完善疫情报告、隔离检疫制度,为有效抑制流行病的传播提供前期指导;制定全面防治条例及检查检验流程,尽早研发有效的疫苗,为避免流行病扩散创造有利条件。结论: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出现时,应该对疾病做好充分的检查流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处理过程中对技术要求严格,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应急处理的完善性。
作者:唐群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产妇系“G3P1孕38+5周 LOA疤痕子宫’,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即予双下肢压力波理疗,协助按摩双下肢,督促产妇术后双下肢有自觉时自己活动下肢,第二天遵医嘱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产妇下床活动时诉左侧下肢轻微疼痛,后行彩超检查示:左侧腓静脉内径增宽,呈梭形扩张,宽0.8 cm,内壁模糊,腔内可见条索状低回声.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萍;蒋玉梅;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士长自身的素质具有十分大的影响力,既会影响到其他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也会影响到患者。因此护士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影响着医院的发展。通过分析护士长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力。
作者:张宇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通过20例烧伤患者在治疗各期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认为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正视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是成功取得康复治疗的关键。
作者:于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儿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有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有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戴清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腰间盘突出整复术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轻,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接受腰间盘突出整复术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莉娟;庄卫红;王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行人性化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管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手术纠纷事件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1.1%、8.8%;患者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有效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减少临床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腺肌症的概念: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腔表面,如果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并且反复出血,引起症状,即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子宫内膜细胞侵人子宫肌层,在子宫肌层内植生长则称为腺肌症。子宫肌腺症的发生方式有两种,比较多见的是有内向外生长型,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有关;另一种是由外向内浸润性,与子宫浆膜层受损有关。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因其多见于已生育妇女,尤其是多产妇女,不少还有流产、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所以,一般认为是由于分娩、宫腔手术等造成子宫内膜或浅肌层损伤。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发病。近年来发现,子宫腺肌症的发病还可能和高雌孕激素、高泌乳素水平有关。因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子宫肌腺症因无特殊的症状与体征,术前诊断较难,本文拟就本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进行分析。
作者: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