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蕙菁;康惠娟;李向英
目的:探讨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及其减肥降脂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桑叶荷钱茶组,以墨汁在肠内推进比为指标,观察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肥胖模型组和桑叶荷钱茶组,采用营养性肥胖造模方法复制肥胖模型大鼠,灌胃桑叶荷钱茶,测定体质量、体长及肥胖指数,并取血检测血清中TC、TG含量.结果:桑叶荷钱茶组小鼠小肠推进率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肥胖指数及血清中TC、TG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桑叶荷钱荼组大鼠体质量、肥胖指数及血清中TC、TG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桑叶荷钱茶能促进小肠运动,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清TC、TG水平,具有良好地减肥降脂作用.
作者:张明昊;陈四清;章金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中医文化家庭养老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6位被试对象,采用自尊量表、孝顺期待量表、家庭养老倾向调查问卷进行现场和网上作答并回收问卷,通过SPSS17.0分析数据.结果:对性别进行检验,男性的均值高于女性,说明男性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对出生年月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出生时问段的人对家庭养老倾向选择存在差别.同时,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孝顺期待、自尊是家庭养老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代表“思”的孝顺期待和代表“恐”的自尊是家庭养老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探讨养老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需求.
作者:谷兰凌;汪晓凡;游江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为乳腺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55例,按照中医证候分为肝郁痰凝证(60例)、冲任失调证(55例)、痰瘀互结证(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测量肿块大小,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特点(血流密度、血流阻力、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结果:155例乳腺癌患者中肝郁痰凝证60例,血流分布以I~Ⅱ级为主(88.3%);冲任失调证55例,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83.7%);痰瘀互结证40例,血流分布以Ⅲ级为主(87.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峰值流速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患者阻力指数与肝郁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任失调证患者阻力指数与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具有一定的差异,随着乳腺癌证型转归、发展,乳腺肿瘤的血流分级、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相应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作者:谢佳佳;严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采用SWOT分析法对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医治未病进行分析,明确了其当前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且为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中医治未病方面取得更积极的成效.
作者:叶新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四味脾胃舒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以促进其质量标准完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对四味脾胃舒颗粒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确定.结果:从四味脾胃舒颗粒中分离纯化到7个化合物,依次为:(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2)5,5'-双取代氧甲基呋喃醛、(3)柠檬苦素、(4)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5)5-羟甲基糠醛、(6)橙皮素、(7)橙皮苷.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四味脾胃舒颗粒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及促进其质量标准完善打下了基础.
作者:陆国寿;黄周锋;卢文杰;谭晓;黄建猷;胡筱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药材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lient ZORABX SB-Aq 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A为0.1 mol/L醋酸钠缓冲液(pH6.5)-乙腈(93:7),流动相B为乙腈-水(8:2),流速为1 mL/min.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RSD%为1.17%~4.01%.结论:鹿茸药材的质量受鹿的品种、自然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可为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作者:何慧楠;赵大庆;卢姝言;张思雨;刘莉;齐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分时段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按照咳嗽重时间分3个时段,运用“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分剐选择不同穴位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法,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临床疗效评定、咳嗽症状积分及咳嗽控制水平,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日间积分第1个疗程后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夜间积分第1个疗程及第3个疗程后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积分比较,治疗组第1个疗程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优于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咳嗽控制水平,治疗组在对咳嗽的良好控制及未控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徐士象;韩仲波;陈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眼睑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雷火灸组和人工泪液组.雷火灸组32例(64眼),给予眼周穴位、耳穴、泪腺区雷火灸治疗,并进行眼睑按摩.人工泪液组32例(64眼),局部点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眼部干涩感、异物感和视疲劳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雷火灸组改善优于人工泪液组(P<0.05);雷火灸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优于人工泪液组(P<0.05);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雷火灸组改善优于人工泪液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眼睑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禹燕;麦少云;邱建文;刘映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从概念、形成与发展、学术特色、壮医针灸流派代表医家及著作4个方面对壮医针灸流派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壮医针灸流派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梓健;戴铭;张璐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产后缺乳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使用甲磺酸溴隐亭激活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分泌,建立大鼠产后缺乳模型;采用慢性束缚致大鼠肝郁、肝疏泄不及、肝郁横逆犯脾致肝郁脾虚,建立产后缺乳中医证候模型;观察大鼠每小时泌乳量、仔鼠窝净增重、大鼠体质量、进食进水量、大鼠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血清CRH、ACTH、COR、GAS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每小时泌乳量、大鼠体质量、进食进水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仔鼠窝净增重低于对照组(P<0.05).大鼠宏观表征造模前后差异明显.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GA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西医病因病理、传统中医病机建立产后缺乳动物模型,并通过动物宏观表征、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等方法综合评价可成功构建产后缺乳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陈宝艳;甄玉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建中汤颗粒中芍药苷、肉桂酸与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波长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85 nm(肉桂酸)及254 nm(甘草酸);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181~3.614 μg(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1.36%(n=6);肉桂酸进样量在0.005~0.101 μg(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4%,RSD%=2.87%(n=6);甘草酸进样量在0.038~0.768 μg(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1.7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建中汤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志强;韩妮娜;付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核心认为,“谷道”调节枢纽在脾胃,“气道”调节枢纽在肺,“水道”调节枢纽在肾.“三道”调和则人体气机平和,身体康泰.“三道”阻塞或调节失度,则影响“三气”同步,致脾胃、肺肾气机失衡,进而致胃气上逆,而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的理论指导,应用壮医筋经疗法从局部疏经通络以调畅整体气机,通调“气道”“水道”“谷道”,以致肺肾、脾胃气机调和,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天、地、人三气同步,以降上逆之胃气,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作者:李建锋;谢胜;陈广文;刘礼剑;谢洁如;戴文杰;李娟;陈明冰;黎丽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通过查阅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学手少阴心经循行角度,着重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并阐述其易误诊疾病.
作者:陈立新;向慧芳;王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回药毒相关文献进行挖掘整理,阐述回医对于药物之毒的相关认识.书中有毒回药的界定主要包括回药中具有毒性的药物、药性峻猛的药物,另有少量记载可能与民族习俗有关;有毒回药主要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大类;回药学理论中存在毒性分级思想;书中对于中毒治疗存有治疗指导和治疗用药两方面记载.
作者:易智威;王运丽;窦津晶;曹峰铭;王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阐述艾滋病腹泻的病因机理,对艾滋病腹泻的中医治疗与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韦艳燕;庞英华;吴乔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进行研究,探究二者间的成分差异.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鉴别的方法,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两种植物的水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酸性乙醇提取液进行检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结果: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均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油脂类等化学成分;毛泡棘豆中还含有强心苷类、蒽醌类和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通过系统化学成分预试,确定了两种蒙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类剐,为后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关永强;罗影;石磊岭;张虹;孙宇;陈刚;徐建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中医就诊者在中医知识方面的认知程度,重点考察认识误区及成因,为中医知识的健康传播提供理论基础和普及方向.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从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中医诊断和操作应用4个方面调查国医堂中医门诊就诊者对中医的基本认知情况,利用SPSS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结果:患者对中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反映出中医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约50%就诊者对于4个部分的理解均存在误区,其中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认知误区更为严重.结论:认识误区的存在干扰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甚则降低群众对中医学的信任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提升患者中医认知的途径与策略.
作者:张津萌;杜琬晴;闫家馨;杨楠;张一茹;袁和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刘沈林教授认为大肠为脾之所主,肿瘤发生的基础为正气虚弱;脾气虚弱是大肠肿瘤早期发生、复发、进展及晚期的内在根本;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等病理因素亦随之产生,出现秽浊之气,结块逐渐形成;脾气充足,肝气调达,气得舒,血得养,腺瘤不易产生;若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腺瘤易产生;气血流畅是预防腺瘤形成的关键,而维持气血通畅的关键在于肝脾两脏.
作者:王悦;张小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公藤红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素高剂量组、雷公藤素低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肾脏指数、肝脏指数、24 h尿量、尿蛋白及肝肾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质量下降,肝脏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量、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增加大鼠体质量,雷公藤红素给药组体质量、肝脏指数、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F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张敏;颜苗;樊新荣;谢辉;张玲;聂钰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健心平律九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其对MMP-2和左房内径的(LAD)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心平律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MMP-2水平、LA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和LAD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健心平律丸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确切,可防止房颤患者心房重构.
作者:焦萁荟;何绪屏;燕竹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