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立洋;郭大东;李佳;毕宏生
目的:探讨痛风危险因素专家共识.方法:利用网络数据库查阅文献,归纳痛风危险因素,制定专家调查问卷,电子邮件发送问卷,运用德尔菲法统计评价,形成痛风危险因素专家共识.结果: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75%.首轮纳入37个危险因素,经两轮专家评议,按评价指标(等级和)大小排序,共得出23个一致性较高的编风危险因素.结论:啤酒、海鲜、高尿酸血症、动物内脏、荤汤、痛风家族史、性别、中年、药物、肾病、肥胖、高脂血症、黄酒、白酒、老年、高血压、体重、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放化疗、脑血管疾病、红酒以及疲劳是专家共识性较高的痛风危险因素.
作者:张文华;钱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即针刺百会、神庭、水沟、内关、大陵、劳宫穴.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30d.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疗效,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MMSE评分.
作者:谭涛;任珍;覃佐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分析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如完善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构建传播平台和增加资金投入等.
作者:黄守文;吴克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下法”属“八法”中的下法,用于浊邪阻滞,腑气不通,气机不畅引起的腹胀,腹痛,便秘,暖气,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谢晶日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第5批名中医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业医40余载,学识渊博,造诣匪浅,经验丰富,在中医治疗胃肠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运用“通下法”通调脾胃气机则余病尽减,疗效倍增.笔者有幸侍诊谢晶日教授10余载,现将谢教授临床妙用“通下法”治疗胃肠病之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梁国英;郭鲁义;谢晶日;任公平;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文献整理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实例举证等方面论证了“养正积自除”思想的历史源流,论证了“养正积自除”对防治疾病的重要性,开拓了对慢性疾病防治的新思路.
作者:彭艳;黎静;凌桂晨;郭霞;尹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中BDNF和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损毁黑质的方法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分成模型组10只和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予补肾活血颗粒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灌胃结束后,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黑质BDNF和5-H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DNF和5-H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BDNF和5-HT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比较,两组BDNF和5-HT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颗粒能上调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中BDNF和5-HT表达.
作者:陈琦;郭云霞;张永一;李绍旦;刘毅;杨明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稳消Ⅱ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和造模组29只.空白组子标准饲料,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第8周末随机处死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稳消Ⅱ方干预组(9只)、辛伐他汀对照组(9只)、模型对照组(9只),并改用标准饲料喂养.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8周[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予生理盐水10 mL/(kg·d)].分别于第0、8、16周末进行耳缘静脉采血,检测TC、TG、HDL-C、LDL-C、ALT、AST、Cr、BUN、UA、CK水平.结果:稳消Ⅱ方干预组、辛伐他汀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消Ⅱ方干预组、辛伐他汀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消Ⅱ方干预组、辛伐他汀对照组LDL-C、HDL-C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消Ⅱ方干预组与辛伐他汀对照组比较,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消Ⅱ方组、辛伐他汀组干预前后自身对照比较,TC、LDL-C、TG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消Ⅱ方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TC、TG、LDL-C,升高HDL-C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且其对实验兔ALT、AST、Cr、BUN、UA、CK无不良影响.
作者:生书萌;梁荣;霍清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王若光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临床在诊治妇科内分泌疾病方面颇有造诣,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在工作室学习,现将侍诊心得总结如下.月经病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常见的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月经失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失调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的月经失调仅指期、量、色、质的异常[1].王若光教授依据月经病临床症状把其分为不及、太过两类,提出把“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思想运用于两类月经病的早期防治中,减少疾病的进一步演变.
作者:贺晓霞;王若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王俊力;张忠文;邵卫;魏丹;陈国华;梅俊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专家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为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的标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及遵循德尔菲(Delphi)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先后编制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3轮专家问卷,发送给全国30余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每一轮答卷进行回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完善修改问卷内容以形成新一轮的调查问卷,如此反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完成了3轮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问卷专家调查的发送、回收和统计分析,并形成了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制订)草稿.(2)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拟将小儿脾虚质再分为脾气虚质、脾阳虚质、脾阴虚质、脾虚肝旺质4型.(3)得出小儿脾虚质及其分型的判断指标.(4)得出小儿脾虚质各分型的药膳干预方法.结论:德尔菲法能为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佳娟;叶进;陈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OPD稳定期脾肺气虚证患者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按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0天.检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气短的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统计后可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与对照组患者68.0%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束后,组内比较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组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利用药物渗透作用,将药物通过体表肌肤作用于穴位经络,利用穴位经络功效调节机体功能有效改善肺肾气虚症状,再联合护理干预,可增加治疗效果,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尚巍;周胜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良阿呛穴强刺激速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阿呛穴强刺激速刺组)33例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阿呛穴强刺激速刺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疗程为20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32/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2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阿呛穴强刺激速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疗效.
作者:马培锋;徐树岭;田雯艳;段洪波;袁春晓;马远新;王传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及其成药制剂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比较原始汤剂与其成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近10年的相关文献,分析、比较原始汤剂和成药制剂的所治疾病范围.结果:葛根芩连汤原始汤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活,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的应用,安全有效.结论: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大胆提出以葛根芩连汤为基础的中成药制剂,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扩大葛根芩连汤的中成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上的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穆兰澄;高红;白青;沈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PCI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PCI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冠状动脉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DD、IMR(前降支)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之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PCI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心功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作者:徐燕;刘存义;宋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指出该类药物药性研究的必要性,并从实验设计、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方面对该类药物药性研究思路进行探讨.
作者:赵珊珊;贾先红;毛承飞;周钦荣;朱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膏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7例.两组均予藻酸盐敷料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生肌玉红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敷料二次创伤积分、溃疡面积缩小率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敷料二次创伤积分均逐渐下降,同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5天、第10天、第20天时疼痛评分、敷料二次创伤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率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同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5天、第10天、第20天时溃疡面积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愈显率为59.5%,治疗组为8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生肌玉红膏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有较好疗效,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乔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结合丹川注射液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手法松解术治疗及功能锻练.治疗组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丹川注射液及35%臭氧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结合35%臭氧肩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后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结合丹川注射液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美楷;陈世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对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标准体系进行探讨,提出要与时俱进、创新设计、发挥中医优势,同时要对中医亚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的各部分合理定位,在符合标准制订规范的框架下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作者:张冀东;叶培汉;王丹;刘琦;孙贵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罗麦颗粒中罗汉果皂苷V、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罗汉果皂苷V、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0.1%磷酸-乙腈,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237 nm.结果:罗汉果皂苷V、甘草苷和甘草酸分别在0.95 ~4.75 μg(r=0.9996)、0.152~1.064 μg(r=0.9998)、0.074~0.518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96%、100.08%,RSD%分别为1.01%、1.03%、1.0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罗麦颗粒中罗汉果皂苷V、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也可用于罗麦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屠寒;卢金清;江汉美;戴艺;许俊洁;万丽娟;林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质组学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及微观辨证物质基础.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瘀证、血虚证、血热证各10例,健康人10例的血清.应用蛋白提取、定量、双向电泳技术、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找出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正常组、寻常型银屑病组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蛋白.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正常组间差异蛋白有20种,寻常型银屑病组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β链、血液结合素、纤维蛋白γ链、HPX蛋白、α-胰蛋白酶、载脂蛋白A-Ⅳ、补体C3、凝聚素(载脂蛋白,片段)、血清转铁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H4重链(片段)、载脂蛋白E、补体C4-B、甘露糖结合蛋白-C、富亮氨酸-α-2-糖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而血清白蛋白(片段)、甲状腺素转运蛋白、IgαC链、载脂蛋白L1、结合珠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降低.其中,寻常型银屑病组不同证型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补体C3、凝聚素、血清转铁蛋白等在血虚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的银屑病;纤维蛋白原B链、血液结合素等的表达在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组和正常组以及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间出现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病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有关.
作者:周杰;向丽萍;陈文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