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巧飞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7至10天内)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途径,其中26例(EN+PN组)为术后1-2天给予肠内营养(加少量肠外营养),16例(TPN组)为术后7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的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EN+PN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方面均优于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TPN组患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合理给予EN+PN优于TP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崔洪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 因反复间歇性腹痛、呕吐8年,再发加重5天入院.出生后5天间隙性哭闹,呕吐乳汁和胆汁,未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后时有腹痛,经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8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伴脐周隐痛及阵发绞痛,发作无规律,每天2~5次,毎次持续10余天,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此后每年发作1-2次,症状大体相同,缓解期无任何不适.
作者:罗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通过对卡介苗常见差错事故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人员管理及培训、疫苗管理、卡介苗接种技术和反应的特殊性,严格遵守预防接种操作流程,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血红蛋白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送检的850例患者标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检测血红蛋白各个组成部分的含量.结果:经过筛查和分析,850例患者样本中发现α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78例、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 52例,其他血红蛋白病 4例.阳性率分别为9.2%、6.1%、1.47%.结论: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检验异常Hb从而进一步诊断相关疾病.
作者:梁毅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供应室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的部门,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的噪音、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对工作人员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病症状的预防与治疗,小儿腹泻总称腹泻病,是指小儿每日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的增多,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可伴有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发病率高,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腹泻是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约占半数,以夏秋季常见.急性腹泻指的是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月之间,慢性腹泻病程大于2个月以上.在我国,由于小儿营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已使本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为此,腹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作者:林瑞峰;曾彩娇;关则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4月间93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全身因素、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经过监测抢救休克症状得以纠正,成功实施抢救,2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3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实施控制体位、实施止血、开通路、补充血容量、给氧、保温、纠正酸中毒、应用心血管药物、利尿药、预防感染等治疗及预防出血性休克效果显著,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谭英俊;刘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和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经对本组100例患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婚姻状况、家庭遗传病史、性格、文化程度等是影响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病复发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加强对复发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是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坚持服药治疗,减缓病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及研究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对其行PTCD术放置胆道引流管,通过肝脏穿刺的次数、穿刺的时间、内引流及支架植入的例数、引流的有效时间等来观察通过改良PTCD与常规PTCD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所下降,改良PTCD术优于常规PTCD术(x2=61.4876,P<0.05).结论: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令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及在手术室的配合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更加配合手术,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极为有效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在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住院治疗的重症肾衰竭患者37例,给予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发现患者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方面较治疗前都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随访调查发现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67.6%,高于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1年平均存活率(51.4%);结论: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在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疗效好、患者存活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85例和同期健康孕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胎膜早破与难产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发生率较健康组高(P<0.05);两组孕妇产前胎位以及产力情况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增加难产的发生率,且胎膜早破孕妇出现难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胎位和产力,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积极处理措施,降低难产发生,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贾香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目前在医院医疗纠纷中,产科护士投诉位居首位.妇产科是存在护理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之一,对于妇产科来说护理安全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临床实践中要培养妇产科护士护理的安全意识,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卢诚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危重胸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68例危重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并发症与救治的关系.结果:本组68例患者救治成功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运用抢救措施,并注意合并伤的及时处理,危重胸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良好.
作者:李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确诊的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全方位治疗,包括五项支持疗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补充体液)和三项对症处理手段(惊厥控制、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结果: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新生儿神经后遗症的发病率.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研究分析白血病化疗药物对血液及骨髓的细胞形态态学引起的变化,从而为科学诊治白血病提供参考.
作者:黄川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混合细胞性肝癌的CT和MRI诊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混合细胞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的影像表现.本组30例混合细胞性肝癌患者中,有27例患者采用的是CT进行检查,6例患者采用的是MRI进行检查,5例同时选用CT和MRI进行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结果:27例患者CT平扫所有瘤灶都是团块状低密度灶或结节状,边界清楚或模糊.CT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主要有3种:I型为快进快出型(6例),11型为慢进慢出型(14例),III型为此起彼伏型(7例).6例MRI平扫TlWl上病灶基本是均匀低信号,T2WI上是等高信号,并且内有不规则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表现为2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快进快出型,3例);IlI型(此起彼伏型.3例),该3例中有2例仅采用MRI进行检查.综合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一共有10例呈此起彼伏型.结论:绝大多数混合细胞性肝癌的CT和MRI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但部分病例呈现此起彼伏型的强化方式有利于诊断本病.
作者: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心痛对冠心病绞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单用消心痛,实验组在用消心痛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卡托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率43.3%,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改善率治疗组显效率为36.6%,总有效率79.9%,对照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6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心痛联合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救治措施,总结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结果:36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给予利尿消肿、扩血管纠正心衰等对症综合治疗3天后,28例(77.77%)心功能有所改善,2例仍在治疗抢救当中,另6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结论:美托洛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孙喜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科开展微创锥颅引流术135例,疗效较满意,下面我将该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1 加强心理护理:当患者或家属得知颅内出血时,心理负担极重,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情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详细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要点,介绍本科的成功经验,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作者:李春玲;王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