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惠英
目的:探讨研究对重病脑外伤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重病脑外伤患者中抽取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呼吸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病脑外伤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芬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探讨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不同症状,总结对小儿疝气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1年2月~2012年9月之间入住我院治疗的139例小儿疝气患儿,分析患儿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状况及表现的不同,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主要通过开刀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小儿疝气患者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经过精心的护理,在手术后出现些许不良的反应或者并发症,但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得到改善,取得较好的结果.在临床上对治疗小儿疝气有研究价值.结论:对于小儿疝气的患儿,应该及早的手术治疗,以免出现危害患儿生命的并发症.由于患儿多数没有自我护理保护意识,因此在术后需要护士或者家人的精心护理,预防伤口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张兴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需求,进而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住院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3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例康复痊愈,康复率为96.7%.结论:对于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痊愈.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和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通过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使用,总结出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后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中间操作环节,不需正压封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熟练掌握和提高颈外静脉的穿刺水平,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保证给药途径通畅,确保治疗及抢救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作者:温艳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寻求提高体检人群满意度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度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00人,采用发放调查表格的方法,调查健康体检人群对体检中心环境的要求,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对健康宣教的需求并统计体检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我们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深化护理服务、注重体检中心环境管理、实行细致化的健康宣教.结论:通过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深化护理服务、注重体检中心环境管理、实行细致化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健康体检者的满意度,推动医院的发展.
作者:陶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证候情况,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相对西医治疗具有更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开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3例足远端三度烧伤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2 cm×3cm~3cm×5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供瓣区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感觉存在,行走满意.结论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操作方便,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丽;郎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呼吸内科医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供同行参考.
作者:热依汗古丽·阿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加强我国药事管理额理论指导水平,进一步的发挥药事管理在我国医药改革建设领域的作用.方法:主要结合演绎推理和论证推理的逻辑方法,来研究我国药事管理的以套科学有效的构建程序和理论.结果和结论:我国的要事管理应该结合我国医药发展实际,灵活运用多种相关的管理方法,继续完善和加强我国的药事管理科学理论建设.
作者:连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探讨老年人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洪山;毕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护理查房是当前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促进病患更好康复的重要途径与措施.尤其是在妇产科中,护理查房更是一项需要护理人员重视的工作.现本文就来对护理查房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文章首先论述了护理查房的基本方法,探讨了其主要的形式与内容,指出了护理查房在妇产科护理中作用.
作者:赵秀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抢救治疗时行总结,进一步提高AFLP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时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病人均符合AFLP临床诊断标准,经ICU积极抢救治疗,病情均平稳,2例转入普通病房治愈出院,1例自请出院,出院后3天死亡.结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提高AFLP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龙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童脑膜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脑膜炎30例以及病毒性脑膜炎32例,同时选取50例正常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细菌性及病毒系那个脑膜炎中变化情况.结果:病毒性脑膜膜炎组PCT的值为(0.21±0.1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性脑膜膜炎组PCT的值为(5.25±3.01)ng/ml,升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CT对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颜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讨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加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意外伤害发生.
作者:程莉媛;尚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08到2012年32例心血管病医院感染患者治疗资料,总结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提供处理依据.结果:分析的32例心血管內科感染患者,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约占40.6%,其余以此为上呼吸感染、泌尿生殖器感染、皮肤感染、胃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分别为21.9%、15.6%、12.5%、6.25%、3.12%.心血管內科感染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慢性病、心力衰竭、服用抑酸或抗菌药物.结论:心血管病医院感染与心力衰竭、慢性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控制感染率主要通过合理用药、改善慢性基础病、缩短住院时间等.
作者:朱德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复发季节以及溃疡愈合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原因有关,应当针对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阻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作者:樊祥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中返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调查分析返流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对策.结果:10例因鼻饲返流有明显肺部感染,1例因颅脑创伤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返流的发生,其中鼻饲体位、方法,气管切开位置、吸痰方法、气囊管理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沈美丽;俞黎;吴玉琴;叶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在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新生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在添加 TNF-α梯度的血清培养基中诱导培养,RT-PCR 、WB及ELISA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情况;添加 TNF-α不同时间梯度,RT-PCR、WB检测成骨分化标志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表达变化.结果:TNF-α处理后,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BMP2表达上调,ALP、BSP表达有所提高.结论:在大鼠牙乳头细胞中,TNF-α能够上调BMP2表达,进而诱导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相关蛋白ALP,BSP表达,对牙齿发育矿化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万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硬膜外麻醉行手术治疗的7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不使用镇静催眠类术前药,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新生儿出生1 min阿氏评分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2例产妇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9.15±1.23)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882.14±64.24)min,镇痛持续时间为(1002.21±162.36)min.新生儿出生1 min阿氏评分未出现重度窒息现象,仅3例(4.17%)患儿出现轻度窒息症状,经临床医师及时处理后,窒息症状已得到良好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73%.结论: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范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结束静脉采血后休息片刻,再进行末梢采血.运用血液分析来测定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参数,经过相关统计学的计算,检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末梢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中其MCV、PLT、MCHC、RBC、Hb、Hct的参数均小于静脉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血组患者的CV值则大于静脉血组(P<0.01).静脉血的稳定度大于末梢血.结论:采血方法的不同其血常规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静脉血的采集方法更为有效,其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更为真实与可靠的数据,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少白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