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晓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对本科室中10名护士进行实施绩效考核,包括劳动纪律、消毒隔离工作等,认真记录考核结果,后进行结果信息反馈,总结护士工作质量.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绩效考核制度,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提升管理水平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6例给予硫酸镁+地西泮+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48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24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T、APTT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尿蛋白含量、24h尿量,同时可降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加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燕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为特点的内分泌疾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为肌肉症状,如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等,而引起脑血管病变则较少,本院近期收治一名年轻女性,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参考有关文献了解甲亢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作者:耿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位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行闭合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为治疗组,20例行DHS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随访6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9例患者均愈合,1例发生感染,骨外露换药治疗后痊愈,无1例患者死亡,未出现髋内翻畸形、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临床上采用闭合复合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微创、出血量少、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中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我科收住一例院,带来三期压疮,对其进行艾灸结合换药的方法外,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IMH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带状疱疹病患者初诊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治愈后再次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加以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带状疱疹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抑郁、焦虑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促进带状疱疹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亚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析临床上早期采用通窍醒脑方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0年2月到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脑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脑活素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经过1疗程治疗后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脑活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早期通窍醒脑方法治疗老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长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血液系统的损害仅次于肾脏损害居第二位,临床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小板(PLT) 减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7%~30%[1],我国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19%[2],但仅5%的病人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20×109L-1).PLT减少也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存在自身抗体或病情活跃等相关.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3年期间收治160例SLE住院患者,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现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曾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以往护理方法实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遵医行为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较好,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通过研究发现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婴幼儿不同部位的采血技术进行探讨,找到合适的方法,使采血的成功率提高,减轻患儿由于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紧张程度.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婴幼儿患儿90例,并随机的分为3个组,各组分别使用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上肢肘部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采血.对3组婴幼儿的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压迫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头皮静脉组的压迫时间要长于其他两组(P<0.01),头皮静脉组的采血时间要长于其他两组(P<0.01),颈外静脉组的并发症少于头皮静脉组和上肢肘部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组的压迫时间和肘部静脉组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婴幼儿患儿采血使用颈外静脉穿刺法,具有高成功率,采血时间和压迫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容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作者:叶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联合替吉奥(80mg.m2.d-1,分2次口服,连服1~14d)治疗,3周为1周期,2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及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 (ORR=CR+PR)为 5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 81.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时间为 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是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有效二线治疗方案,患者对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文玲波;杨兰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泌尿外科进行的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为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07年8月至12年8月收治的233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总结其中发生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例数,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对选择不同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间引发的不同并发症的类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33例泌尿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共有13例,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58%,并发症类型包括腹膜损伤4例,切口出现感染2例,下腔静脉出现损伤1例,尿瘘1例,输尿管损伤1例,结肠损伤1例,腹膜后血肿1例,出现较为严重的血液碳酸含量较高并发症患者1例,腹部主动脉出现损伤患者1例.其中输尿管出现损伤的1例患者中途转为开放性手术处理.所有病人治愈出院后恢复良好,随访一年至六年不等,并无其他严重状况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引发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并发症类型也较为复杂,其中腹膜损伤发生概率高,达到并发症总例数的30.77%.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治疗效果,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自己的手术熟练程度,清楚各种并发症的引发原因,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从而降低泌尿外科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治愈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田景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实践循症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05月间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观察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疼痛、尿潴留和便秘与腹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童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前医院病案科学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93年开始就应用计算机管理病案,使医院病案管理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病案资料的利用率,加强了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深化的医院改革推进电子病案发展科学化的管理,病案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的认识.周期性麻痹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一般肌无力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可完全正常.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浓度,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临床低钾型常见,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患者56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常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结肠癌急性肠梗阻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并发肠瘘一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罐洗清洁结肠,术后加强支持治疗,选择好手术适应症,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是可行的,降低二次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作者:张新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中伴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妇科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并分析,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病人的检测以及控制上来.结果:本组共治愈的68例患者中,其中有6例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念珠菌阴道炎.结论:对妇科疾病伴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5.6~11.0mmol/L,尿糖控制在(x±s)时实施手术较为安全.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白珊;张盛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在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病人进行统计,选择2034人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其中所有病例的年龄段在56岁到91岁之间,男性997人,女性1037人,其中主要的疾病及分布为消化道疾病643人,呼吸科疾病547人,肿瘤324人,骨科疾病309人,其他疾病211人,在住院过程中我们统计了该样本中跌倒人数及跌倒原因以供分析.结果:29人有跌倒记录,占总人数的1.4%,其中消化道疾病病人6人,呼吸科病人7人,肿瘤病人5人,骨科病人9人,分别占该类疾病病人的0.93%,1.3%,1.5%,2.9%.发生跌倒的原因与年龄、低血压、视力障碍、活动障碍、护理人员的操作等有关,且以老年人为主.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郑继荣;祝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它已成为科学家们高度重视的天然活性成分.但其临床应用目前还不够广泛,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开发成为可防治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晓飞;曹永兵;姜远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X线和CT检查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并分析非典型性肺结核的相关病理、病程.方法:从在本院接受非典型肺结核的患者中选取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其中甲组患者在治疗前使用X线技术来进行检查,乙组患者在治疗前使用CT技术来进行检查,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X线联合CT技术来进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检查诊断准确率相近,确诊的人数大体相同;丙组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论:在对非典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要借助多种影像检查进行诊断,能够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出现.
作者:杨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