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药理学研究进展

王晓飞;曹永兵;姜远英

关键词:白藜芦醇, 药理作用
摘要: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它已成为科学家们高度重视的天然活性成分.但其临床应用目前还不够广泛,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开发成为可防治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卵巢癌86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其中FIGO2009分期3期者52例,4期者34例),对其术后生存情况行统计分析.结果:对86例患者定期随访,其中5例6个月后失访,失访者按死亡病例处理,随访率94.19%.病例随访时间均长于24月;超5年者19例,86例病例中,5年存活率22.10%,2年存活率47.13%.结论:卵巢癌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致患者中晚期才发现,但手术治疗仍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mg组(A组)、20mg组(B组),均为晚餐后顿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一中膜厚度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一中膜厚度均明显减小(P<0.01);TC.TG,LDL-c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增高(P<0.01).但总体疗效显B组优于A组(P<0 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调脂以及抗动脉硬化作用,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2种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麻.安全性值得认可.

    作者:梁文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讨论

    目的: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讨论.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接收的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患者102例,对这些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2例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38例(37.25%),泌尿道感染29例(28.43%),消化道感染21例(20.59%),其他感染14例(13.73%).对比分析后,发现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手术消毒环节是影响耳鼻喉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发现,尽量控制手术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以及严格监管手术消毒环节可降低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用药分析

    本文通过将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分析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原因,总结其病理和用药原则,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中西医用药准则,指导患病老年人对此疾病更好的治疗.

    作者:段艳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通过采用湿热敷结合喜辽妥外涂的改良法,减少了局部皮下肿胀及内瘘血管的损伤、硬化、血栓形成的几率,使局部硬化皮肤血管再生,弹性增加,起到了保护病人内瘘的作用,从而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刘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此次临床研究实验,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实验主要以在2004年11月份到2012年11月份来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198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98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100例老年患者,实验组有98例老年患者.治疗方法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实验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和对比两组别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相对较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对比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王良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共45例,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PaO2指标水平、PaCO2 指标水平、SaO2 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48h显著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中,38例避免插管,行无创呼吸机好病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84.4%.其它7例行无创辅助呼吸30-60min,效果不明显,改为有创通气.结论:COPD与呼吸衰竭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目前尚未完全取代有创通气,需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全面提高救治效果.

    作者:黄文全;段兆聪;李家品;赵彪;陈丽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基层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

    探讨基层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作者:田洁;贺彩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烧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10年烧伤后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02-2012年笔者单位7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5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黄金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1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作者:丛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因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保护胃黏膜、减少胆汁吸收和改善胃动力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证加减相应汤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立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性阴道炎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20例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因雌激素分泌减少,阴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炎症,这种阴道炎常伴有阴道萎缩和阴道干涩感,临床治疗有外洗、阴道盥洗、阴道外用药、口服抗生素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反复阴道操作往往使本已萎缩的阴道受到刺激,给老年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老年性阴道炎单纯口服抗生素的全身用药与阴道局部用药的疗效比较证明,全身用药不仅具有与局部用药相似的疗效,还避免了局部治疗过程中反复的阴道刺激,减轻了老年患者因疾病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医护工作者对产后出血的正确认识,做出正确的处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2011-20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发生产后出血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到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临床资料对于产后出血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出现在分娩后2小时内,影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63例,占70%,胎盘因素18例,占20%,软产道裂伤6例,占6.7%,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3.3%;另外,剖宫产比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高.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多种原因和相关因素引起的,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万雪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探讨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破宫产率增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以及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地区妇幼保健医院住院并分娩的产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剖宫产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的临床指征变化.结果: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上升,导致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剖宫产率迅速上升的首要原因是基层医院剖宫产率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又善于基层医院的产科医师以及当地的人民群众对剖宫产的认识不足,破宫产的临床指征需要合理掌握,宣传自然分娩的优点,使剖宫产率降低,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作者:林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提高妇产科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在于探究妇产科患者优质护理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就优质护理与患者满意程度进行客观联系.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11月之间入住我院的217名妇产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妇产科患者在入院期间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实施优质护理前的满意率与实施优质护理后的妇产科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并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入院妇产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率得到了提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情况明显减少,患者护理满意率从原有的82%上升到96%.结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妇产科患者的满意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作者:阳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和药理探析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和药理.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收缩压、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庆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外伤暴盲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讨

    本文共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外伤暴盲治疗的54例患者(56只眼)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本文得出中医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即P<0.05.因此,在进行外伤性暴盲治疗时,中医的汤剂治疗和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白敬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合理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300例眼疗分析

    目的:对皮质类型的固醇药物在300例色素膜出现炎症的病人的眼疗中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阐述、探讨.方法:我院在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之间,因为眼睛中的色素膜出现炎症而来进行眼疗的病人有300例,其中色素膜出现炎症的男性有160例,色素膜出现炎症的女性有140例.为了探索皮质类固醇在眼疗中的作用,对眼疗实测班的眼疗人员使用以皮质类固醇为主,具有消炎性能的中药为辅的治疗方式.对眼疗探测班的眼疗人员使用眼科常用的西药诊治方式.之后,将眼疗实测班和眼疗探测班在用异样的眼疗方法后的效用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眼疗实测班的眼疗人员使用以皮质类固醇为主,具有消炎性能的中药为辅的治疗方式比用眼科常用的西药诊治方式的眼疗探测班人员在诊疗后的效用要强,眼疗实测班的150例眼疗人员均有效用,眼疗探测班中150例眼疗人员的效用率仅达63.33%,通过眼疗实测班和眼疗探测班的离院后的跟访,眼疗实测班中的眼疗病人的色素膜的复发率与眼疗探测班相比少15%.结论:皮质类型的固醇药物在色素膜出现炎症的病人的眼疗应用中很有效,能使病人的色素膜炎症得到改善,还能使眼睛得以明目、清亮、消炎.因此在眼疗中,皮质类的固醇药物应适当的增加临床中的应用度.

    作者:卢功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不同部位采血技术的探讨和体会

    目的:对婴幼儿不同部位的采血技术进行探讨,找到合适的方法,使采血的成功率提高,减轻患儿由于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紧张程度.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婴幼儿患儿90例,并随机的分为3个组,各组分别使用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上肢肘部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采血.对3组婴幼儿的采血时间、穿刺成功率、压迫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头皮静脉组的压迫时间要长于其他两组(P<0.01),头皮静脉组的采血时间要长于其他两组(P<0.01),颈外静脉组的并发症少于头皮静脉组和上肢肘部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组的压迫时间和肘部静脉组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婴幼儿患儿采血使用颈外静脉穿刺法,具有高成功率,采血时间和压迫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容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作者:叶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32眼术前视力均<0.1.术后视力恢复至>0.1 31眼,占96.9%;行平均6个月随访,视力均>0.2 25眼,占78.1%;视力≥0.3 19眼,占61.3%.无光感2眼,1眼视力术后恢复至0.3,1眼恢复至0.0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呈进一步提高表现.眼压在术后于11-21mmHg维持26眼,占81.3%,眼压水平≥22mmHg 2眼,占6.3%.术后前房形成延缓3眼,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双眼包扎等处理后,前房在3-6d内形成.术后前房有少量渗出3眼,3-5d经散瞳处理后吸收.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治疗,可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伤,确保手术成功,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穆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施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镶嵌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的应用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的在住房间隔缺损患儿18例,并对患者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结果:在对患者使用经胸微创封堵术后,发现1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为房间隔缺损较大,房间隔上腔静脉缘的残存较短,经三维超声图像的观察发现封堵器不断的在新房间摆荡,从而导致经胸微创封堵术失败,后对其使用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其余17例患者经胸微创封堵术均成功.结论:经实践证明,三维超声图在对房间隔缺损镶嵌治疗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