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勇
目的:观察并分析泪道探通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疾病在临床上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52眼)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探通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并对其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跟踪随访3个月时可拔管.结果:所有患者中,治愈43眼,好转4眼,无效5眼,有效率为90.4%.在治疗过程和跟踪随访中,有泪小点撕裂2例(3.8%),硅胶管部分脱出1例(1.9%),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疾病有损伤性小、成功率高、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治疗泪道阻塞疾病上是很好的选择,十分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世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临床中,为了尽快、有效地控制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以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经常会见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案.抗生素的合理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使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作者:江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应用各种血液透析对于患者的一般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讨论.方法:统计我院 l19 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捡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EF)、和舒张期始末血流速度比值 E/A,及β2-微球蛋白 (β2-MG)、血尿素氮 (BUN)、血红蛋白 (Hb)、血清肌酐(SCr).结果:各组舒张 E / A 略微增加,EF 可见明显下降.LVEDD、LVESD可见增厚,无论治疗前后较对照组均增加.IVST、LVPWT 呈现增加表现.Β2-MG 可见明显降低,Hb 计数升高,Scr、BUN明显较正常值高.结论:各种血液透析导致心肌肥厚加剧,但是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戴鲜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带蒂空肠瓣预防Roux-en-Y胆肠吻合术(CJ)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J术同时施行带蒂空肠瓣成形术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8岁,严格遵循CJ适应证及手术原则,将胆支空肠预作Y型吻合、系膜缘侧2 cm处向对系膜缘侧前后肠壁作等腰三角形切除,近侧游离断端封闭,远侧游离断端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作端端吻合,两支空肠并行固定.胆支空肠下端斜形断面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肠壁形成的斜形隔和胆支空肠下端开口处空肠粘膜皱襞形成带蒂空肠瓣.术后效果恢复良好,通过碘液胆管造影、钡餐胃肠道造影、随访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观察带蒂空肠瓣抗返流情况.结果:带蒂空肠瓣引流通畅、排空好、无返流,无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结论:带蒂空肠瓣手术安全,无直接手术并发症,抗返流效果确切,缩短了胆支空肠长度.
作者:谷星;陈乾德;刘会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6例给予硫酸镁+地西泮+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48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24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T、APTT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尿蛋白含量、24h尿量,同时可降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加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燕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治疗之后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范脑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脑外科术后出血原因,并提出术后颅内出血防治方式.结果:22例患者术后再出血主要原因为止血不良(占比72.73%)、手术刺激(占比54.55%)、颅压骤降(占比50.00%)、机体本身因素(占比18.18%),止血不良为主要术后颅内出血引发因素(止血不良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因素,P<0.05).22例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后经及时救治恢复良好15例,中、重度残疾5例,死亡或植物生存2例.结论:术中规范止血、避免手术操作刺激、控制术后颅压、防治相关机体影响因素是避免脑外科手术之后颅内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光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配合中医疗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96%、91.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配合中医疗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李辉;刘丽芹;董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上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诊断,探讨该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并经过手术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对患者所采用的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图像采用标准函数重建方法进行分析,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mm)进行重建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的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具体位置及覆盖范围,及真假腔、附壁血栓、破口部位、内膜片的具体形态、夹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病灶的立体图形.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高,且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无痛苦,快速、准确,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适合在临床上普及及应用.
作者:唐益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门诊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舒适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应用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世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心理、生理、饮食等多方面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方面变化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保守治疗并进行全方位护理后治愈92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例,死亡2例,治愈率9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升了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作者:龙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体表心电图改变在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结果:RCA 组患者导联aVL 的ST 段压低≥1 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CX 组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RCA 组患者导联aVL QRS 波群R/S 比值明显低于LCX 组,导联Ⅰ的R/ S 比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体表心电图aVL 导联ST段压低≥1 mm 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RCA 判断指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aVL 导联ST 段压低和R/ S 比值缩小对急性心肌下壁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芳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CR850成像系统的先进功能以及其工作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故障的判定和处理技巧.本文意于本人工作中总结这些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技巧进行分享,供同行参考.
作者:林日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将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分析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原因,总结其病理和用药原则,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中西医用药准则,指导患病老年人对此疾病更好的治疗.
作者:段艳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用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将他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10mg/kg.日,iv,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再加上氨溴特罗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五天.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83.7%,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疗效,对儿童呼吸道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施方法,观察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将6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分别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传统方法即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进行治疗,对两组的各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法与传统方法的两组患者,在颅内压的下降时间、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的转清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存在明显差异,持续外引流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法.结论:早期腰大池脑脊液置管持续外引流能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便于调节流速、控制引流量,能够尽早清除血性脑脊液对脑的损害,从而起到平稳降低颅内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戴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胎盘植入产妇在产后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09年-2012年来我院产科分娩时确诊胚胎植入的11例患者在产后使用米非司酮来保守治疗,经过对产妇阴道的出血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产妇的血β-HCG值变化和彩超判断宫内状况来分析本次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11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感染和阴道大量流血等病症,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停药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血β-HCG均逐渐下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来治疗植入性胎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低,安全性高,整体治疗结果让人满意.
作者:江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因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保护胃黏膜、减少胆汁吸收和改善胃动力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证加减相应汤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立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体会,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入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58例患者中,有24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起初手术,胆囊动脉出血2例,腹腔粘连5例,胆瘘1例,胆道损伤1例,胃损伤1例,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3.9%.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70.9±18.3ml,平均手术时间68.5±11.9min,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4±9.22h,平均住院时间6.1±2.02d.结论:医生须对胆道解剖及其异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熟练掌握手术操作,严格把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指征,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积极的预防,才能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燕勇;陈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几十年来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检测工作逐渐开展,医院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医药卫生的监管机制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药品应用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大输液、针剂、抗生素、激素等的滥用,在医疗经营方面医院只注重利益而轻视自己的责任,药品的监管力度不足,药监局与卫生部门的协调不当,中药的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的规章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医院社会形象的同时增进医院整体素质.
作者:金齐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实践循症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05月间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观察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疼痛、尿潴留和便秘与腹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童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