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江文杰

关键词:抗生素, 临床, 合理应用
摘要:在临床中,为了尽快、有效地控制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以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经常会见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案.抗生素的合理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使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喉镜下置胃管56例效果体会

    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电子纤维喉镜下行胃管置入及导入式胃管置入56例,均一次成功,且损伤少,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20~79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3例,吞服浓硫酸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5例,食管瘢痕狭窄12例,颈部巨大肿瘤压迫食管6例,昏迷18例.

    作者:张维莉;高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临床讨论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以及临床价值的讨论.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3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CT表现的特征以及病变范围做出熟悉观察.结果:水肿性急性胰腺炎有28例,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有14例,且42例都进过临床,实验室及腹腔穿刺证实.CT上的主要表现是胰腺的弥散性增大,密度降低,有5例患者的胰腺内出现局限性片状高密度出血影,2例患者的胰腺内出现大片状高密度出血影,8例患者胰腺内出现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区.结论:CT检查能对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并发症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影像学方法.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并且为临床决定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并降低病死率.

    作者:高德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运用Gd-DTPA(钆喷酸葡胺)增强对脑转移瘤在诊断价值.方法:加顾分析30例脑转移瘤病人平扫及增强MRI资料.结果:平扫检出56个转移灶,增强扫描检出102个转移灶,幕上者20例,幕下者3例,幕上幕下者6例,1例位于脑干,合并脑膜转移的3例.平扫检出病灶小直径0.8cm,增强的检出病灶小直径0.3cm.结论:MRI增强检出转移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且能发现更小的转移灶,从而明确转移瘤发生的部位、数目、大小,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作者:杨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根管治疗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术失败的原因,提出有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室开展根管治疗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011年(对照组)、2012年(观察组)治疗失败患者例数、患牙数及具体分布,根据症状、临床检查等对患牙根管系统进行相关分析,提出有关预防措施.结果:对照组治疗失败患者40例,占33.33%(40/120),失败患牙50颗;通过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后,观察组治疗失败患者25例,占19.23%(25/130),失败患牙30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失败患牙数显著减少(P<0.05),失败原因主要为欠充,占失败患牙的50%.结论:根管充填质量直接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提高充填质量、阻断感染源、清除根管感染物、防止再感染、仔细规范操作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实践循症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05月间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观察研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疼痛、尿潴留和便秘与腹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童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病人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受损,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

    作者:鲍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丙泊酚配伍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麻醉质量.方法:将在我院实施无痛人流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仅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0.001m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C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0.0015m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而B组和C 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李忠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妇科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

    目的:分析手术妇科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观察50例合并高血压的妇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因个人家庭、病情不同而异的心理护理和针对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结果:该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心理恐惧、焦虑的克服情况、患者术后的恢复理想.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进行一心理护理为重点的护理可有效地克服恐惧、焦虑心理,稳定血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和护理的质量.

    作者:吴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分析

    近几年因为疾病需要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生理脏器功能的衰减,且所患疾病多为合并症,同术期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合理选择进行麻醉并对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观察,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安全.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7月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80例,围手术期对合并症进行严格控制,结果80例麻醉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再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分析来我院进行泌尿系统结石检查确诊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肾结石、17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3例后尿道结石患者;大结石:5.0× 3.0cm.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才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社区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到2011年6月对我社区138例高危孕产妇实施的管理措施,主要措施为,对孕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建立档案和进行医学指导;提高孕产妇自我保护能力;营养管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前,新生儿死亡率为10.56%,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后,新生儿死亡率为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后,我社区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我社区管理措施合理有效,建议在其它社区推广.

    作者:陈国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性阴道炎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20例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因雌激素分泌减少,阴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炎症,这种阴道炎常伴有阴道萎缩和阴道干涩感,临床治疗有外洗、阴道盥洗、阴道外用药、口服抗生素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反复阴道操作往往使本已萎缩的阴道受到刺激,给老年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老年性阴道炎单纯口服抗生素的全身用药与阴道局部用药的疗效比较证明,全身用药不仅具有与局部用药相似的疗效,还避免了局部治疗过程中反复的阴道刺激,减轻了老年患者因疾病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侵袭性牙周炎治疗和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00名,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其中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PLI)、探针出血(BOP)、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探诊深度(PD)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LI、BOP、SBI及PD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LI、BOP、SBI及PD值均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的对侵袭性牙周炎的进行临床治疗,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防治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待产孕妇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两组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辩证治疗.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对照组在并发羊水过多、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子痫前期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围生儿结局的比较: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及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均明显降低,围生儿结局明显改善.

    作者:邹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强心利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A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阳淑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药理知识发现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国的中医治疗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药理论的不完善和复杂性,使传统的方法在中医药的研究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严重的阻碍了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数据挖掘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新兴技术,它将数据库、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减速、数据仓库、机器学习、统计学、遗传算法、模式识别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融合,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事先不知道的,但是却潜在的、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中药方剂的研究中,可以从古今大量的验方中挖掘出方剂的味、性、功效、归经等药理的信息,促进了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发展,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以减少误差,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送检的102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整理并统计后分析造成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有156例,占全部1024份血液标本的15.2%.其中凝血标本8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55.8%;溶血标本36例,占23.1%;标本量不足的标本31例,占19.9%;标本错误2例,占1.3%.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而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否则,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无法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还会耽误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简跃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25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5例异位妊娠患者在手术全程得到良好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前后给予针对、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姚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体会,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收入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58例患者中,有24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起初手术,胆囊动脉出血2例,腹腔粘连5例,胆瘘1例,胆道损伤1例,胃损伤1例,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3.9%.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70.9±18.3ml,平均手术时间68.5±11.9min,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4±9.22h,平均住院时间6.1±2.02d.结论:医生须对胆道解剖及其异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熟练掌握手术操作,严格把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指征,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积极的预防,才能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燕勇;陈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胸腰椎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择60例胸腰椎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观察组)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板后外侧植骨(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感染病例,伤口术后均达Ⅰ期愈合.Cobb角矫正度、椎体高度矫正损伤比较均无明显差(P>0.05),观察组无Cobb角矫正损失,对照组为6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断钉、螺钉松动情况,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可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提供脊柱稳定性,较为安全和简单,效果显著.

    作者:杨世晓;赵加联;赵四强;段恒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