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才飞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和采用的临床干预措施不同,将14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71例,加强临床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燕飞;曹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分析4种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效率并结合药物成本评价其实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近期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450例,随机分成I,II,III,IV四组,每组给予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I组使用奥美拉唑胶囊,II组使用兰索拉唑片、III组使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IV组使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观察每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治疗效率.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4种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I,II,III,IV组药物的总有效率E和总有效率与成本之比E/C分别为:I组93.3%,0.119;II组92.5%,0.081;III组74.1%,0.063;IV组85.0%,0.068.结论:I,II,IV组的药物总有效率均较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I组药物有效率较低.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I组的E/C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因此我们认为,奥美拉挫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效果较好,相较于其他三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更加经济实用,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行研究和临床推广.
作者:梁承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灶吸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前两个月的强化化疗期内,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86.7%,病灶吸收率同样为86.7%,对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63.3%,病灶吸收率同样为60.0%,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灶吸收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差异.结论: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左氧氟沙星只能在短时间内缩短患者的痰菌转阴时间以及病灶吸时间,其对于整个疗程的作用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不提倡用左氧氟沙星来对其进行化疗.
作者:卢安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体表心电图改变在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结果:RCA 组患者导联aVL 的ST 段压低≥1 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CX 组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RCA 组患者导联aVL QRS 波群R/S 比值明显低于LCX 组,导联Ⅰ的R/ S 比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体表心电图aVL 导联ST段压低≥1 mm 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RCA 判断指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aVL 导联ST 段压低和R/ S 比值缩小对急性心肌下壁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芳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的认识.周期性麻痹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一般肌无力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可完全正常.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浓度,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临床低钾型常见,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患者56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常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位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行闭合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为治疗组,20例行DHS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随访6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9例患者均愈合,1例发生感染,骨外露换药治疗后痊愈,无1例患者死亡,未出现髋内翻畸形、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临床上采用闭合复合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微创、出血量少、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中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临床中,为了尽快、有效地控制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以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经常会见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案.抗生素的合理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使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作者:江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效果,探讨剖宫产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术后状态,缩短术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改善产妇术后恢复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昌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10年烧伤后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02-2012年笔者单位7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5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黄金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1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作者:丛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此次临床研究实验,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实验主要以在2004年11月份到2012年11月份来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198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98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100例老年患者,实验组有98例老年患者.治疗方法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实验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和对比两组别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相对较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对比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王良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施方法,观察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将6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分别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传统方法即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进行治疗,对两组的各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法与传统方法的两组患者,在颅内压的下降时间、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的转清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存在明显差异,持续外引流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法.结论:早期腰大池脑脊液置管持续外引流能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便于调节流速、控制引流量,能够尽早清除血性脑脊液对脑的损害,从而起到平稳降低颅内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戴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以及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TURP),对照组13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PKRP),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临床程度改善程度高、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的200例手术进行分析,100例在治疗组,其他100例在对照组,两组护理工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的护理风险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安全管理也更加规范、标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3%,未发生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率为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护理纠纷率为3%,护理差错率为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一定风险,合理的安全管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牛彦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FF3在胃癌发生、发展、侵润以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FF3在60例胃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和6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FF3表达呈逐渐减弱趋势(p<0.05),TFF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TFF3表达增高,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韦春回;石磊;赖铭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因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保护胃黏膜、减少胆汁吸收和改善胃动力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证加减相应汤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立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配合中医疗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96%、91.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配合中医疗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李辉;刘丽芹;董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32眼术前视力均<0.1.术后视力恢复至>0.1 31眼,占96.9%;行平均6个月随访,视力均>0.2 25眼,占78.1%;视力≥0.3 19眼,占61.3%.无光感2眼,1眼视力术后恢复至0.3,1眼恢复至0.0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呈进一步提高表现.眼压在术后于11-21mmHg维持26眼,占81.3%,眼压水平≥22mmHg 2眼,占6.3%.术后前房形成延缓3眼,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双眼包扎等处理后,前房在3-6d内形成.术后前房有少量渗出3眼,3-5d经散瞳处理后吸收.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治疗,可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伤,确保手术成功,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穆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肌间沟阻滞和肌间沟阻滞+腋窝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临床效果,选择一种更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对上肢手术患者随机选择各50例,分为Ⅰ组和Ⅱ组,一组采用单纯肌间沟阻滞法,二组采用肌间沟阻滞+腋窝神经阻滞法,局麻药采用2%利多卡因15ml+0.894%罗呱卡因10ml +0.9%氯化钠15ml.结果:Ⅰ组50例患者中有11例手术中出现疼痛,辅助静脉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有效满意率为78%.Ⅱ组50例中有2例出现疼痛需辅助静脉镇痛药物外,其他患者手术平稳顺利完成手术,满意率为96%.两组相比较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阻滞联合腋窝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比单纯肌间沟阻滞好,患者满意度比较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的麻醉方法.
作者:何必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生长抑素14肽给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用药24小时、48小时后的临床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为70%,而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变98%以上,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即P<0.0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生长抑素14肽治疗,疗效显著,既安全,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孙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并发症情况,分别采用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进行治疗,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并发症者42例,占52.5%;出现抑郁并发症者38例,占47.5%.80例患者中出现便秘并发症者23例,占28.75%,治疗后上述并发症明显好转;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 6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便秘,采用莫沙必利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吗丁啉,该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谢升权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