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利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溢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痔漏病人的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到2011年7月接受治疗的痔漏患者53例,调查病人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结护士对痔漏病人的护理体会.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53例患者的恢复状态良好,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的护理态度和护理技术均表示非常的满意.体会:在对痔漏病人进行护理时,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体会患者的身体不便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
作者:李显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病例均按护理程序及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健脾养血护肝汤(当归、陈皮、大腹皮、泽兰等),后统计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邢娟;亓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场治疗特点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收治的89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89例病例中,早期新生儿的首要病因为溶血因素,其次为合并胆红素脑病、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原因不明.结论:早期新生儿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首要的高危因素为新生儿溶血病,易造成患儿后遗症及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早期监测新生儿黄疸,有效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张淑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血透室行HD治疗的MHD患者,其中死亡32例,选取同期患者65例患者为对照组.死亡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钠、感染进行比较.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首位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依次为感染、恶液质、自杀.高龄、贫血、高血压、感染是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和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高血压、感染,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作者:梁凌;李似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简述同感心的基本概念和对于门诊工作的重要性,探讨门诊护士同感心的表达方式,结合实际工作,阐述同感心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的体会.
作者:夏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麻醉质量.方法:将在我院实施无痛人流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仅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0.001m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C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0.0015m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而B组和C 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李忠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使用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疾病11例.结果:11例患者实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输血,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较小,恢复快的特点,而且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引用.
作者:高世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ml丹参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给予0.5万U/kg+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min,14d为1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0mg奥扎格雷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其结果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并发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CT 引导下肺穿刺术在患者临床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析.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90例以CT 引导对肺部肿块行穿刺治疗的患者的资料.结果:90例患者的穿刺术成功率为100%,83例(92.2%)患者得到了确诊,6例(6.7%)患者出现气胸状况,13(14.4%)例患者出现出血状况.结论:在CT 引导下对患者行肺部肿块的穿刺术具有准确率高且安全可靠性大的特点.
作者:徐建;徐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在胎儿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孕妇176例,对所有孕妇采取彩色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二维超声胎儿成像检查,再由同一医生对患者进行四维超声胎儿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超声成像诊断结果与实际分娩结果的相符率,判断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对比两种超声成像技术下孕妇对胎儿面部器官的认识率.结果:分娩前采取二维超声胎儿成像技术检查的检出率为94.7%,分娩前采取四维超声胎儿成像技术检查的检出率为33.3%,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超声图像孕妇对胎儿面部器官的认识率显著地高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胎儿进行产前畸形筛查时,应该以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为主,必要时采取四维超声成像检查进行辅助和补充诊断,才能够获取有效、准确的诊断结果,利于优生.
作者:陈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总结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前列腺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该病并发症的出现,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渝;景樊;付应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车祸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车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安全入院,达到95.2%的生存率;2例患者死亡,其中有1例患者在急救现场死亡,1例患者在送入医院途中死亡死亡.结论对车祸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安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妇产科行腹部手术之后的切口液化情况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病患32例,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疗法,观察组则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引流,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影响要素.结果:两组病患均痊愈,未出现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现象,且两组的切口感染率与愈合率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长为11.3d,对照组行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是15.8d,此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女妊娠期间的肥胖、营养不良与高血压等病症均是引发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液化的主因,要在手术前后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伤口尽早愈合.
作者:蒙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并恶心呕吐和腹胀,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约半数病人伴有胆道疾病.本病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水肿型和出血型两种,水肿型病变较轻,较常见.出血型又称坏死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实确病变严重,易产生休克,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
作者:苏小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6例给予硫酸镁+地西泮+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48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24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T、APTT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尿蛋白含量、24h尿量,同时可降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加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燕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它已成为科学家们高度重视的天然活性成分.但其临床应用目前还不够广泛,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开发成为可防治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晓飞;曹永兵;姜远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人群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评价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乙肝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按照统一调查问卷,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肝炎患病史,乙肝疫苗免疫史等.结果:本次调查人数307人,HBsAg阳性人数13人,携带率4.23%.其中1-4岁人群59人,阳性人数2人,HBsAg携带率3.39%,5-14岁人群91人,无HBsAg阳性,15-59岁人群157人,HBsAg阳性人数11人,携带率为7.01%.结论:我县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乙肝项目效果显著,政府应加大投入,将疫苗纳入医保,提高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夹江县人民医院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4例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4)、腹部不适(4/14)、腹部肿块(2/14),无症状1例.病变部位为结肠6例,直肠8例.14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1例.免疫组化CD117(+)92%(13/14),CD34(+)78%(ll/14).随访率71%,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6个月.结论: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病人,宜经骶尾部或会阴部切口行直肠局部切除术.
作者:杨天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到2011年6月对我社区138例高危孕产妇实施的管理措施,主要措施为,对孕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建立档案和进行医学指导;提高孕产妇自我保护能力;营养管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前,新生儿死亡率为10.56%,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后,新生儿死亡率为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危孕产妇管理措施后,我社区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我社区管理措施合理有效,建议在其它社区推广.
作者:陈国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