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何刚;张小平;田鹏;杨方政;刘琦;李娟;杨雪莉;刘娟;尚彪

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将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给予气管内滴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随后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不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使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早期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方式,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幼保健领域如何进行专利申请

    本文针对我国一部分妇幼保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对专利申请知识仍然比较匮乏的现状,对该领域如何挖掘专利申请、如何确定申请类型、如何进行专利申请进行了阐述,并对于该领域涉及方法和基因遗传主题的申请撰写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作者:佟林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医生分析检验结果需注意非病理因素影响

    目的 使临床医生能够多注重非病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检验前、中、后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结与举例,分析综合分析结果的重要性.结果 非病理因素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只有正确分析检验结果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所用.

    作者:蒋惠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和心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48%,心率等指标也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李霞;张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妇产科中的护理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母婴的健康与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妇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儿的健康,工作时的任何疏忽和纰漏都可能酿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2010年在各地的资料中妇产科护理一直是医疗事故的高发区.医疗纠纷和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护理实习生的违规操作[1],因此,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提高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几个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和防范意识,加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工作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药品和压疗设备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以大程度的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妇产科护理全面整体质量.

    作者:徐承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0.5%-1%,在围生期发生更为罕见,对母婴损害严重.风险大的时期是妊娠晚期和产后1个月.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及2012年1月份两例孕妇发生该病的诊疗过程,旨在通过对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作者:陈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诊肠切除术中阑尾根部置管引流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左半结肠和末端回肠病变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9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急诊行1期肠切除吻合术,通过阑尾根部置管于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减压引流,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 在肠道未作充分准备条件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急诊施行Ⅰ期肠切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炳榕;陈晓红;林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8例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8例治疗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01月~2012年0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还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24h内即明确诊断者5例(96.15%),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3例(3.85%).结论 尿激酶是我国目前应用广的溶栓剂,符合我国卫生国情,尤其基层值得推广.

    作者:宁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温盒灸应用于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温盒灸治疗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患者,设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温盒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缩短疼痛时间,食欲提高.结论 温盒灸治疗是应用温热散寒,疏通经络的原理来治疗和减轻疼痛,方法简便,副作用小.

    作者:王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硝唑栓联合妇炎洁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硝唑栓联合妇炎洁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甲硝唑阴道栓,每晚1粒,纳入阴道.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妇炎洁阴道冲洗,取妇炎洁原液适量直接灌入阴道冲洗器,然后插入阴道,每天分早、晚阴道冲洗,晚上冲洗后纳入甲硝唑阴道栓,1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阴道的pH值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阴道的pH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清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硝唑阴道栓联合妇炎洁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

    作者:熊洁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带教路径表格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床边教学是护理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论知识是在学校得到好的传授,而操作技能在临床床边得到好的练习.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床边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链接点是临床教师,也称之为临床床边带教老师.床边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不仅影响实习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整个科室的教学质量.本科室通过带教模式改进,制定出带教路径表格,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规范,取得不错的带教效果,现将方法和介绍如下.

    作者:王勤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究病人安全现状与护理教育应对

    病人安全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以及整个医学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病人安全的现状,然后对如何通过完善护理教育,提升病人安全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能对今后护理教育的开展起到一定帮助.

    作者: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种植钉支抗与其它支抗技术临床应用的比较

    目的 对微种植钉支抗与其它支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双颌前突较为严重患者55名,分成A、B两组,A组32名患者为治疗组,给予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医治;B组23名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南西氏弓及口外弓联合支抗技术医治.结果 经治疗,A组患者疗程相对于对照组较短,上下唇内收值明显大于B组,U1-SN角度缩小值小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患者.结论 微种植钉支抗相对于其它支抗技术,效果较好.

    作者:董文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查房在优质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护理查房的目的、组织形式及工作成效,指出了护理查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作者:王国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特征和风险因素

    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发布了关于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起到一定宣传和临床用药指导的作用但是国内加替沙星的说明书还是不够完善,应添加较为详细的合理说明,以规范对加替沙星合理使用的.

    作者:宋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维超声评价克罗米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克罗米酚(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84例PCOS患者服CC前后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超声了解卵巢形态并监测排卵.结果 卵泡早期LH、FSH、LH/FSH、E2、T在无反应组和有反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卵泡晚期和黄体中期:无反应组LH、FSH、E2及黄体高峰期P均低于有反应组,两组间差别显著(P<0 05);无反应组平均卵巢容积显著大于有反应组(P<0.01),平均卵泡数及平均髓质容积也大干有反应组(P<0.05).结论 卵巢三维超声形态评价结合血清生殖激素测定可初步预测CC疗效,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亢飞;亢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休克复苏患者救护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休克复苏患者救护.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结果 在救护效果好转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在急诊护理质量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率等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失血休克病人进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有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减小患者的总体病死率.

    作者:孙尚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癫痫的急诊救治

    目的 迅速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外伤和其他并发症,缓解病人痛苦.方法 先防止外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然后给予药物控制的症状护理.结果 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救及时,有效控制外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减少痛苦.

    作者:王慧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施

    自2010年3月起,在我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示范工程”活动,在开展活动以来,我们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自查自纠,完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在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实行责任制,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作者:杜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插胃管新旧法比较

    留置胃管是护理的基本技能之一,传统的方法是胃管通过咽部(6-14cm)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吞咽时将胃管向前推进,使胃管进入食管,此种方法是使病人做空吞动作,因空吞很难做出且食管的扩张动作和其向远端的推动动作很小或几乎没有,胃管易在食管狭窄处形成夹角,我科应用饮水插管法(即少量饮水,在吞咽过程中把胃管徐徐插入)和口含维生素C插胃管法,以诱发和刺激唾液分泌,以激发生理性的吞咽动作配合插管,此两种方法成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损伤控制技术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早期治疗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疗效,探讨早期损伤控制技术(DCS)的合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并与传统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损伤控制性技术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疗效良好,其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ICU住院日数较早期全面治疗(ETC)组短(P<0.05),DCS组死亡率比ETC组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I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26例痊愈出院,6例死于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技术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璟锋;顾凌;梁卫东;刘文威;黄兴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