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对其负面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4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昙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与MRI检查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7月 ~2017年10月,针对91例疑似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先后实施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超声诊断与MRI检查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中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实施MRI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管雪静;朱勇华;赵惠菊;朱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胃溃疡发生部位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 ~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1例胃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胃溃疡发生部位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1例患者,单发溃疡具有84例,占92.31%;位于胃角溃疡38例,占41.75%,位于幽门处、胃体部、胃窦部及胃底部的患者具有53例,占58.24%;男66例,占72.53%,女25例,占27.47%,比较差异显著,P<0.05;26~40岁的患者具有16例,占17.58%,41~60岁55例,占60.44%,61岁以上20例,占21.98%,以41~60岁年龄段发病率高.结论: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胃角,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部位慢慢自胃窦-胃角-胃体上移,发病年龄以以41-60岁年龄段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作者:袁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知程度,从而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本地居民300名,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建立起数据库,同时利用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充分了解本地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知程度.结果:本地居民在不同程度上了解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结论:通过加强卫生宣传力度,可显著提升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光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了13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2017年5~2017年10月对13例登革热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结果: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交叉感染发生,出院1~3周后随访良好.结论:登革热病患者除了具有传染性外,也有存在多种脏器损害的危险,要引起充分重视,做好管理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源播散,同时对症治疗,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曾丽丽;王晓燕;刘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康复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7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9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计算结果分别为(33/39)、(38/3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康复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 ~2017年2月4000例实行CT增强扫描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000例实行CT增强扫描病例中,包括20例产生对比剂渗漏者,对比剂渗漏轻度者、中度者、重度者各占75%、15%、10%.结论:为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实行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并且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操作水平.
作者:沈虹;徐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分析.方法:从2015年开始,我院强化了对病理科的质量管理,并抽取2014年病理科技术质量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实行病理技术质量管理后的变化.结果:经严格的质量管理后,我院病理技术质量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病理科制片失败率和错漏发生率均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严格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病理科工作质量,减少制片失败和错漏发生的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 ~2016年10月运用QCC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主要原因,对传统PICC外测量方法进行改进,比较QCC活动前后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情况.结果:通过QCC活动,PICC尖端佳位置率由活动前45%提升至活动后的90%.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尖端佳位置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彦超;于士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喷他佐辛对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方法:600例产妇随机均分M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N组(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镇痛)、P组(自然分娩,未镇痛),分析药物镇痛效果.结果:M组、N组镇痛后的疼痛评分低于P组,且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喷他佐辛对分娩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安全可行.
作者:雷科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佳的分娩方式.方法:收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共107例,根据产前评估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剖宫产,观察组行阴道分娩,将两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更少;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时,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同时给予规范操作和严密观察,能够实现再次阴道分娩.
作者:余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90例,在2016年7月 ~2017年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5例.常规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围术期予以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可大力推广.
作者:汪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和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张薇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产后出血作为临床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情况下,对产后出血及时预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针对于此,本文将以产后出血所应用的几种缩宫药为研究,综述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以及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黄丽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的病症就是感冒,感冒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冒症状,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缓解,也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缓解.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感冒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生活中治疗感冒的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服用鸡汤、萝卜、糖姜茶,食醋滴鼻或者熏蒸以及多补充维生素等方式治疗感冒,以此缓解感冒患者的病痛.
作者:谢羽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以期为检验科临床控制感染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发生医源性感染的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种类.结果:本次研究过程中共分析患者人数为2000例,其中53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65%.53例医源性感染患者中24例(45.28%)为粪便及体液感染,19例(35.85%)为血液感染,5例(9.43%)为化学制品感染,5例(9.43%)为其他.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以甲型肝炎感染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感染和戊型肝炎感染.结论:检验科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机率较高,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患预防感染的意识,并积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腹部手术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腹部手术患者共6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更低;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抑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碧蓉;何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笔者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介绍对《肺的解剖》这节课的分析与设计.
作者:陈娴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工作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包括仪器设备、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精准度失真,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可能影响到后续的公共卫生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需要加强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缩短控制时间和传染病几率,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本文着手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提出合理的措施来强化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作者:马宝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用中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证候改善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 ~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传统组以及结合组,传统组患者实施慢性胃炎传统的中西结合诊治方案,而结合组则实施清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其中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的60.00%(P<0.05);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且结合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明显消退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钟黎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