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莉
从强调课程教学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按照护理专业的特殊性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法.
作者:李珊;卢芳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预防化疗后呕吐,对照组予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昂丹司琼预防呕吐.结果:治疗组化疗后总有效控制率为92.2%,与对照组为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黄琛;刘晓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肛门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采用肛周局部注射及中药坐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疹疗效很好.
作者:唐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时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综合疗效及两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谢清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柴进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疏血通络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4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43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改善血液流变.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陈辉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肺化痰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及咳嗽、咯痰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石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慢牵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75例该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50例与对照组12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加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牵引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8.0%,对照组为50.4%、8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牵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该病疗效可靠.
作者:王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脂散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降脂散,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时照组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散对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喻红;孙荣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学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140例患者应用药物加中医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因子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心理学干预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彭立生;周大桥;高辉;童光东;周小舟;贺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和中风再发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脑循环功能治疗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整体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长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调畅气机和湿热病的关系、治上焦湿热,重在宣畅肺气、治中焦湿热,重在恢复脾胃升降之气机、治下焦湿热,重在宣化膀胱之气4个方面对调畅气机在湿热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永刚;赵聚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不明原因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组治疗15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1.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慢性失眠及易醒型、睡眠质量差型失眠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反跳病例少.疗效较为巩固.结论: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不明原因性失眠疗效显著,较艾司唑仑为优,且疗效巩固.
作者:袁梦石;庄振中;周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绍了在中医学<内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cBL与PBL教学方法的探索.就cBL教学医案的选取、教学组织方面,以及PBL的教学准备、小组组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活动汇报等环节,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比较了CBL与PBL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面的异同.
作者:谷峰;陈士玉;朱鹏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病变棘突旁纵形小切口改良微创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主动训练加中药瘀麻痛消汤治疗,对照组5l例采用常规小切口手术后口服VitB<,1>和西乐葆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1.2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术结合瘀麻痛消汤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胡德志;向超;沈祖泓;罗宵;王思灿;陈信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5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整体护理新举措.方法:观察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施行整体护理.结果:50例患者有l例用药30min后心跳骤停死亡,1例中途自动停止治疗,其余48例患者心衰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观察到的主要副反应是血压降低.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效果较好,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是提高用药效果、减少因药物副作用所致负性事件的关键.
作者:欧尽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九味感冒口服液对动物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1)解热实验:用2,4-二硝基苯酚和内毒素分别制作大鼠和家兔发热模型,九味感冒口服液分3个剂量组经口给药,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动物体温,比较组间体温差异.(2)体外抗病毒实验: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3病毒和流感病毒B进行抗病毒观察.结果:(1)解热实验:对2,4-二硝基苯酚和内毒素诱发的发热模型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给药后l h作用为明显.(2)体外抗病毒实验: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3病毒和流感病毒B在细胞上的繁殖,抑毒指数分别为83.4、125和125.结论:九味感冒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病毒作用.
作者:朱建伟;曹春玲;任宁;隋在云;侯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葛根舒颈冲剂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葛根舒颈冲剂治疗,对照组用颈复康颗粒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舒颈冲剂能改善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症状和体征,总体疗效较好.
作者:王利军;符小舢;颜小林;谢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骨筋丸(片)中芍药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DikmaDiamonsilCl8柱,以乙腈-0.1%磷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2112-0.7392 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3%,RSD%为1.51%(n=6).结果:本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黄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针刺及针药结合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但此痛诊疗标准还不一致,针刺治疗此病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作者:杜若晨;陈俊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