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经》教学CBL与PBL实践

谷峰;陈士玉;朱鹏举

关键词:《内经》, CBL教学, PBL教学
摘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内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cBL与PBL教学方法的探索.就cBL教学医案的选取、教学组织方面,以及PBL的教学准备、小组组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活动汇报等环节,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比较了CBL与PBL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面的异同.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疗效、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对照组为7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hober试验,ESR、CRP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吕勇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插管输卵管通液术,术后予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通管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对照组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陈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卓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保胆取石术围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患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46例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患者,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指导配合体针治疗,正确服用中药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246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28个月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结石复发.

    作者:李娟;龚婷英;潘虹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肺化痰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及咳嗽、咯痰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石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促血管生成作用的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性大鼠随机分成银杏叶提取物组(A组),肝素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建立心肌缺血模型,15 d后检测缺血梗死面积、缺血梗死边缘区VEGF、bFGF的表达量.结果:A组缺血梗死面积小于B组、C组,缺血梗死边缘区VEGF、bFGF的表达量增加.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促进心肌缺血大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生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范冀湘;高绍芳;贾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疏血通络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4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43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改善血液流变.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陈辉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柴板合剂对流感小鼠肺保护作用及其对免疫器官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柴板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方法:以滴鼻的方式建立流感病毒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设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组、抗病毒颗粒组、柴板合剂低剂量组、柴板合刺高剂量组.给药后观察动物,给药后的第6天分别检测与分析各组肺指数、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板合剂低、高剂量均可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一般行为,并增加其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降低肺指数(P<0.05,P<0.01),可改善小鼠肺部病理变化.结论:柴板合剂可保护流感小鼠免疫器官,减轻小鼠肺部炎症.

    作者:周香意;袁长津;卢芳国;李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腕踝针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论述了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选穴和针刺方法,并从单纯采用腕踝针和腕踝针联合体针、推拿、中药4个方面对近年来腕踝针治疗腰痛进行了综述,指出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作者:苏江涛;王琼;周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经》教学CBL与PBL实践

    介绍了在中医学<内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cBL与PBL教学方法的探索.就cBL教学医案的选取、教学组织方面,以及PBL的教学准备、小组组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活动汇报等环节,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比较了CBL与PBL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面的异同.

    作者:谷峰;陈士玉;朱鹏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观察5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整体护理新举措.方法:观察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施行整体护理.结果:50例患者有l例用药30min后心跳骤停死亡,1例中途自动停止治疗,其余48例患者心衰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观察到的主要副反应是血压降低.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效果较好,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是提高用药效果、减少因药物副作用所致负性事件的关键.

    作者:欧尽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病变棘突旁纵形小切口改良微创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主动训练加中药瘀麻痛消汤治疗,对照组5l例采用常规小切口手术后口服VitB<,1>和西乐葆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1.2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术结合瘀麻痛消汤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胡德志;向超;沈祖泓;罗宵;王思灿;陈信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心肌肥厚状况、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结果:80例高血压患者中77例坚持服药6个月以上,其中治疗组38例总有效率为89.5%,24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39例总有效率为69.2%.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22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胸闷和乏力.两组发生率相似,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可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贺青军;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王文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降脂散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降脂散,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时照组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散对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喻红;孙荣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配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结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90.0%、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症状、提高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更高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选斌;钟鹏飞;谢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大黄、黄柏、当归、赤芍、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大黄素在0.01012-0.2024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4),平均回收率99.72%,RSD%为1.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活血接骨合剂的质量.

    作者:朱益利;谭浩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矾冰液湿敷治疗1-2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矾冰液湿敷治疗1-2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矾冰液湿敷于放射性皮炎局部,并与烫伤膏外敷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7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矾冰液湿敷对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晓琦;谭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足少阳经经穴为主治疗偏头痛31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足少阳经经穴的特异性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地治疗偏头痛.

    作者:谢菊英;贺莉萍;李志宏;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经》重阳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初探

    从阳气的重要性和主要生理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了<内经>重阳气理论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探讨了<内经>阳气学说与治未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袁端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和中风再发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脑循环功能治疗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整体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长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