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鼻喉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研究

于桂红

关键词:耳鼻喉, 手术, 疼痛, 护理, 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科病人进行手术之后产生疼痛的机制以及具体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减少病痛.方法:通过对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对来该院进行耳鼻喉手术的300例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的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方法对改善疼痛的具体临床效果.研究造成疼痛的具体机制.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患者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大大提高,康复率和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鼻喉科术后的病人采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耳鼻喉术后的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应,为探求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基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7d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体能状态,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艳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且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600例消化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总结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本次600例患者中58例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导致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原因中为常见的是联合用药不当20例(34.5%),其次是药物剂量太大18例(31%),重复用药17例(29.3%),药物产生毒副作用3例(5.2%).结论:临床消化内科常常会由于联合用药不当、药物使用剂量太大、重复用药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等多方面原因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科室一定要对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科室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水平,强化监管,尽可能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周道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

    目的: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65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疼痛及基础护理方面入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鼓励,做好肝癌患者的临终护理.结果:晚期肝癌患者获得良好的临终护理关怀,生存时间延长,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于晚期肝癌患者而言,为了降低其心理恐惧和躯体痛苦,给予临终护理干预,通过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关怀与照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志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依据自愿原则,选出10名该院科室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整改措施.以80例危重症患者为例,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病历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病历甲级率由73.8%提高至92.5%,乙级率和丙级率由17.5%、8.7%降低至6.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病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文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对产程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在缩宫素引产中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统计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缩宫素引产妇女,从中抽取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总产程(8.75±1.02)h,对照组总产程为(13.91±1.61)h,干预组产后出血评分,VAS分,新生儿Apgar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可缓解妇女紧张心理,并可以加快妇女的恢复,缩短产程,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余志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费用在门诊癫痫患者的研究

    目的:对门诊癫痫患者药物治疗费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选择问卷调查方式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来本门诊就诊的癫痫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对患者治疗费用占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比例及医疗保险补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研究,本门诊部癫痫患者年度药物治疗花费平均为(4 316.4±4 021.9)元,药物治疗费用占据比例增大.结论:现阶段门诊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费用较高,应对其加以调整,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吐尔逊·吐尔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试析血常规检测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试析血常规检测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患者50例,再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中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成分的不同.结果:实验组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与对照组的结果数相仿,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可作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对早期发现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体酮和葡萄糖溶液对输尿管结石超声显像的提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超声显像中采取黄体酮和葡萄糖溶液对提高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接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3组,各自40例.三组患者均采取超声显像诊断,其中黄体酮组单独肌注黄体酮后实施超声显像诊断,葡萄糖溶液组单独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超声显像诊断,联合组则采取肌注黄体酮与葡萄糖溶液后超声显像诊断,比较三组诊断结果.结果:黄体酮组超声显像诊断检出率为72.50%,葡萄糖溶液组超声显像诊断检出率为70.00%,联合组超声显像诊断检出率则高达95.00%,联合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但黄体酮组与葡萄糖溶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超声显像诊断中加用黄体酮与葡萄糖溶液可明显提高诊断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好的依据,值得借鉴.

    作者:牛宗保;杜文倩;段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情况,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该院门诊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3800张门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并且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本次3 800张门诊处方中共有12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到3.3%,其中配伍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为常见46例,占到36.51%,其次是药物滥用16例(12.7%)、药物选择不当15例(11.9%)、药物使用方法不当14例(11.11%)、用药剂量不当13例(10.32%)、药物应用时间不当12例(9.52%)、用药方式选择不合理10例(7.94%).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中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临床药学室、质控科以及医务科应认真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章晓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小儿发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效果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患有发热症状的患儿76例,根据其是否运用布洛芬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服用基础降温药物,同时观察组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现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6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47%),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P<0.05).结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发热症状进行治疗可降低其温度.

    作者:李永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6.15%,经x2检验(P<0.05).患者术后阴道流血和持续排液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gA、IgM、IgG免疫球蛋白数量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抵抗HPV病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金片联合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及对改善其乳房疼痛、临床症状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金片联用西药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良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良性乳腺增生症患者96例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金片联用西药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体征及用药安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及缩小增生肿块大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金片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作者:倪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该院血液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做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机能有效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陈媛媛;齐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和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ICU危重症患者,分析患者的治疗资料,明确风险发生原因,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20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22例,风险因素包括护理管理系统缺陷(54.5%)、护理人员因素(22.7%)、患者自身因素(13.6%)、社会环境因素(9.1%).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率提高,风险发生率和医惠纠纷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在护理期间,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较多,提示护理人员重点关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伟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血管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类药物应用情况,客观评价常用心血管类药物应用情况,为心血管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278份出院病历资料,研究分析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异山梨酯、抗心律失常以及钙拮抗剂等13种口服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硝苯地平以及硝酸异山梨酯的DUI值高于1.0,其余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地尔硫、依那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普罗帕酮、美西律、乙吗噻嗪、地高辛、甲地高辛的DUI值均小于1.0.结论:临床治疗心血管类药物中应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以及硝酸异山梨酯的剂量相对较大,临床医师用药时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实际病情合理调整给药剂量,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

    作者:孙海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儿童龋齿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本口腔检查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组儿童龋齿患者增加护理干预,分析2组儿童龋齿患者不同护理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龋齿治疗颗数、患者家长对护理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龋齿的发生率2.86%,与对照组14.29%对比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龋齿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黄金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交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于该院就诊的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常规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鲍会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对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对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该科120例老年患者,并将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时间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93.45±2.46)分、日常活动(85.44±2.77)分、社交生活(78.55±4.56)分、自我护理评分(83.55±3.01)分、护理质量评分(91.23±1.0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显著增加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评分.

    作者:郁涛;杨明丽;邱宁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评估及报道

    目的:评估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8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4例患者应用西药加灌肠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4例患者应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应用效果理想,副作用少,不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