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红
目的:探究社区糖尿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该院就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干预,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社区糖尿病管理干预,研究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糖尿病管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叶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06至2016-10期间于该中心接受家庭护理干预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 >0.05;经过护理干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SF-36得分(95.45±11.23)显著高于对照组(74.68±10.52),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B超诊断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的50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B型超声诊断.观察疾病诊断符合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特征.结果: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符合概率较高,为94.00%.在疾病分型方面,隆起型特征表现为蕈伞状、结节状或者单发乳头状,回声中等,基底凹凸不平且较宽;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增厚不均匀,且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可见回声中断;实块型回声不均匀,胆囊轮廓不清晰,出现浸润现象;混合型B超可同时显示隆起型以及厚壁型特征.结论:B超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诊断检出阳性概率大,且能够通过直观观察进行疾病分型,有利于下一步治疗.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尿毒症患者利用血液透析治疗延长生命,动静脉内瘘是的透析血管通路,对动静脉瘘的养护至关重要.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笔者设计了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康复辅助多功能臂带,通过对58例临床应用,证实此设计可对促进内瘘成熟、有效养护动静脉瘘,能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贾玲;冯奕楠;慧颖;柳春燕;陈冠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的护理并作出回顾分析.结果:共有患者60例,其中好转48例、死亡3例、其中9例患者转为上级医院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6%,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疾病变化,并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杭妮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合并宫颈糜烂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30例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观察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的优选治疗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简云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该院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放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小剂量组观察对象治疗有效率为80%,大剂量组观察对象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肿瘤组织的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80例,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对其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包括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其中变形杆菌的发生率与其他病原菌相比,明显较高(P<0.05).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感染出现时间平均为(3.71±1.20)d.25例患儿体温≤37.5℃,33例患儿体温在37.6 ~ 38℃,19例患儿体温在38.1~ 38.5℃,3例患儿的体温>38.5℃.结论:新生儿脐部感染会增加其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几率,临床应加强其脐部感染的干预,积极对脐部感染进行预防,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脐部感染,从而对新生儿的健康进行保证.
作者:詹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和腹部理疗相配合的方式,融入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干预,观察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本次研究需要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患者资料82例,以上患者资料均属患者及其家属自愿提供.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分组,针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进行病情诊断,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病症干预,记录临床治疗信息,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信息和数据依据.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病症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效率.通过中药灌肠和腹部力量加上抗生素药物的干预,可以有效干预患者病症,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秋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众所周知,传统门诊要经历多道工序,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效率,历来被患者所诟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新兴技术来改善门诊流程,手机APP客户终端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地尝试.可以说,经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完全能够更深入地发展使用.
作者:邵国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讨论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2例开胸手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有58例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效果;其余4例患者经有针对性处理后,心律失常症状消失,全部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就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应充分的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由此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徐颖琛;姚雨;储亚晨;马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药中医药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频率及其造成的死亡率.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字健康档案,找出老年高血压潜在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因人而异制定出相对应的健康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性的进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戒酒以及心理调适和循证药物治疗等规范化管理,并对患者进行跟踪治疗.结果:老年人高血压人群的患病率是68%,其中包括了65%单纯收缩性高血压,通过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达标率逐渐得到提高,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的康复率达到97%.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终改善老年人生活.
作者:许维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22例固定性药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交流,发放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处方和示范性指导,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探讨.结果:病人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康复后再无复发,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指导形式开展相应药物知识和疾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广大患者的健康意识,预防药疹的发生,同时也是一种廉价的保健对策.
作者:仁青卓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鸡种清洗消毒供应的临床效果加以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集中清洗消毒的400件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针对400件医用器械的清洁率以及临床满意度加以检测吗,并就该批器械使用后的感染发生状况加以观察记录.结果:400件器械全部清洁合格,清洁率100%;临床使用中,出现4例不满意状况,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9.00%;该批诊疗器械应用患者以及医疗人员均无感染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针对已经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必要的清洗与消毒,从而使得其能够进入二次利用环节,大幅度的提高了医疗器械的利用率,同时,其消毒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保证医疗环境的整洁性与无菌性,安全性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颜廷丽;杨艳;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于改善肿瘤患者术后化疗负面情绪的干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72例肿瘤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水平基本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及SAS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仇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二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6年11月45例疑似孕育畸形胎儿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我院实施二维超声检查后建议至更高级别医院实施四维超声检查并随访跟踪证实,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时四维超声检查证实,45例疑似畸形胎儿中无脑儿2例、21-三体综合征5例、脊柱裂3例、肾积水5例、胸腹腔积液5例、体表肿瘤5例、肛门闭锁2例、脑积水4例、唇裂4例、腹裂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准确率低于四维实时彩超,但差异不明显,可满足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值得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袁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中应用亲情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家属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处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亲情化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配合率、康复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配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 (P <0.05);研究组患者康复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 <0.05).结论:将亲情化护理应用在重症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配合率,而且可以改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杨树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术中吸入麻醉(观察组53例)及静脉麻醉(对照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两项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5%)与对照组患者(17.3%)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在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过程中,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吸入麻醉患者在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静脉麻醉患者.
作者:覃齐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常规充填治疗与非创伤性治疗儿童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对600名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中选择160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充填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非创伤性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充填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不同类型患儿的术中配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龋病患儿非创伤性治疗,能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术中配合度,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卢喜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研讨的82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97.56%)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其护理满意度极高,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韦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