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式及效果研究

高洪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9)和对照组(n=69),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医院病区常备药品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社区医院是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病区常备药品的管理会对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关乎整个社区的卫生服务水平.结合当前社区医院药品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概括了社区医院病区常备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然后就应对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做好社区医院的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72例予以研究,按照连续进行的方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比较,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侯静涛;李洁洁;武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途径浅析

    目的:探讨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途径.方法:笔者回顾分析了该院传染病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收治10例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预防控制,实验组接受分级预防和控制,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实验组治疗整体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治疗整体有效率仅为8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传染性疾病不同的感染程度,采取分级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生活质量提升效果研讨

    目的:研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经过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合理用药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点评,统计合格率及不合理处方情况,依据统计结果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开展质量改进管理,并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针对上阶段临床用药情况再次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统计并对比不同时间段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并分析处方点评制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仅为85.59%,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合格率提高至88.80%,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合格率再次提高至92.10%;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范、剂量使用不规范、儿科年龄使用不规范,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结论:处方点评制度能够细致了解临床用药情况,提高合理性.

    作者:罗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B超诊断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的50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B型超声诊断.观察疾病诊断符合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特征.结果: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符合概率较高,为94.00%.在疾病分型方面,隆起型特征表现为蕈伞状、结节状或者单发乳头状,回声中等,基底凹凸不平且较宽;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增厚不均匀,且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可见回声中断;实块型回声不均匀,胆囊轮廓不清晰,出现浸润现象;混合型B超可同时显示隆起型以及厚壁型特征.结论:B超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诊断检出阳性概率大,且能够通过直观观察进行疾病分型,有利于下一步治疗.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

    选择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口腔治疗的医疗机构逐渐增多,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接受他们的孩子在全身麻醉下治疗牙齿.但是,由于全身麻醉仍然存在风险,因此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治疗牙齿应是在常规的行为管理方法无效,并且镇静不适用的情况下的后选择.另外,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应该严格按照有关的国际指导进行.本文就从专业麻醉角度分别对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的适应证、潜在风险与术后反应、全身麻醉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几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为口腔医生提供可靠地参考意见.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方案应用于COPD患者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案应用于COPD患者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45)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理想的护理方式.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40例胸外科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均行单孔胸腔镜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引流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3.12±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3.5±55.5)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5.5±2.5)d,平均住院时间(7.5±2.5)d.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5.23±11.20) min、(146.2±35.8)ml、(8.5±2.8)d、(15.5±3.6)d.两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05±0.25)分,对照组为(7.06±1.05)分;实验组住院满意率为90.0% (18/20),对照组住院满意率为70.0%(14/20),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住院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出血、浓胸以及胸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胸外科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病情恢复,值得采用.

    作者:袁凌;刘霜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乙肝的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乙肝患者时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收集乙肝患者共55例,患者均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7例(12.7%)显效,10例(18.2%)有效,38例(69.1%)无效,总有效率为30.9%;51例(92.73%)患者出现骨髓抑制,49例(89.09%)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15例(27.27%)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出现了脱发现象.部分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在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对部分患者起到降低病毒复制的作用,但是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中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或者缓解患者不适反应.

    作者:贾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抽搐电休克应用于精神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应用于精神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精神科病患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于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将两组病患的血压心率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都要高于常规组,而两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应用于精神科患者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孟剑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把医院的药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把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年药房药物处方发放总数记录数据作为对照组,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内在药房开展提升药物服务水平管理活动,并把药物处方发放总数记录数据作为研究组,分析对比两组的药物发放出错率.结果:对调查结果整理后发现,医院药房管理过程中存在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存储方式不恰当、药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对照组药物发放出错率为0.32%,研究组药物发放出错率为0.18%.研究组药物发放出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各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药物管理过程中的合理以及规范,提高药物的质量,以期进一步提高药房服务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郑惠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贤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以及疗效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外科收治的88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不全梗阻42例(择期手术)和完全梗阻46例(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择期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急诊手术为28.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择期手术2年和5年生存率为88.1%和66.7%,急诊手术为84.8%和65.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一期行肿瘤切除吻合术安全有效,尽可能灵活采取手术方式,争取一期切除肿瘤,以便获取满意疗效.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乳糖酸阿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实验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17.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荣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合并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合并宫颈糜烂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30例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观察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的优选治疗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简云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子档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体现探究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各个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医院档案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渐渐走向标准化道路.电子档案的出现标志着医院档案管理正式走向信息化道路,不仅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大大的便利,而且显著提升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相应探究探讨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胃溃疡穿孔应用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8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研究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穿孔患者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复发率低,单纯修补术疼痛轻、恢复快,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为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任亚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合并抽搐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合并抽搐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腹泻合并抽搐患儿为观察对象,总结患儿临床诊治经验.结果:30例患儿中,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得到治愈,随访1-6个月未发现生长发育与行为异常.结论:对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合并抽搐病症予以及时诊断与治疗,可有效消除患儿临床症状,确保患儿安全健康.

    作者:李少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段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类型,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通过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的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本病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畸形70%~ 80%[1,2],Kendall和Logue于1977年首次报道[3].本病早期易误诊为脊髓炎、脊髓脱髓鞘疾病等.以下将我院收治的一例胸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做一总结.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年于2016年2月29日收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双下肢抬举可,但走路缓慢,有踩棉花感,伴有感觉减退,表现为不能对冷、热、痛作出回避性反应,右下肢重于左下肢,于人院前1年半前先后出现排便及排尿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费力,曾就诊于吉大二院,行腰椎MRI示“腰椎炎性改变”,未治疗,病情进展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考虑“脊髓病变”收入我科.

    作者:刘哲;康春阳;韩莹莹;陈加俊;李广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