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任晓霞;陈荣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6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桂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导致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提高对ICU医院感染的防护能力.方法:对该院ICU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8例ICU病人进行观察,记录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病人总感染率21.23‰,病人日呼吸器相关肺部感染率15.42‰,病人日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4.46‰,病人日动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2.08‰,平均住ICU的天数(ALOS)调整病人日总感染率0.83‰,病人平均病情严重(ASIS)调整病人日总感染率8.77‰.结论:ICU病人的医院感染率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器引起的肺部感染、导尿管引起的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做好导尿管、动脉插管的技术操作及全面护理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健全减少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章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保守及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卫生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受的阑尾炎患者80例,其中10例患者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而后予以中西医治疗,另外70例患者均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而后予以手术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予以中西医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后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2.3±3.2)d.结论:不用类型阑尾炎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陆春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该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共收入四肢关节伤筋患者150例,肩部伤筋23例,肘部伤筋16例,腕与手部伤筋27例,髋部伤筋11例,踝部与足部伤筋48例,膝部伤筋25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推拿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愈83例,显效46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因此,手法推拿对于四肢关节伤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关节损伤的修复,值得医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顾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全年间本院接诊的腹部手术病患78例,采用抽签法将所选病患随机分成A、B两组(n=39).A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B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A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56%,明显比B组的17.95%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8.09±1.37)h,明显比B组的(25.4±0.86)h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鲁宪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治疗,并倡导患者增加身体锻炼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这美康,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患者均在口服3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在患者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体重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体重指数等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和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二甲双关联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并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翁聪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持续静脉给药方式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奇霉素序惯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谢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自10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非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均高于B组;缺血性T波、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低于B组;坏死性Q波方面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采取心电图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是准确度和敏感度相对较低,应用价值一般.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92例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顽固多发性扁平疣采取阿维A与α-2b干扰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顽固多发性扁平疣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85例采取阿维A治疗,研究组115例采取阿维A与α-2b干扰素注射液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记录两组疗效及随访1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随访1年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多发性扁平疣患者采取阿维A与α-2b干扰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谢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连续护理对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随机分组,各自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院外连续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用GQOL-74量表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治疗依从性与GQOL-74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出院3个月时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继续采取连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苏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开窗引流与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60例肝囊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肝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2d引流总量、拔管时间、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谷丙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 ALT)变化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治疗肝囊肿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复发、缩短带管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惠彬;程立超;李茂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试析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接受护理干预后2、4周及出院时的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并且前者的焦虑情况优于后者,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司明明;吴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3例ICU患者,采用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卧床时间、静脉采血次数、镇静药物使用及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23例患者中年龄≥65岁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其他年龄(P<0.05);卧床时间≥7d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7 d(P<0.05);每日静脉采血≥10次患者比例显著多于< 10次(P<0.05);镇静药物使用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未使用患者(P<0.05);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患者比例显著多于≥72 h(P <0.05).结论:年龄,卧床时间、静脉采血次数、镇静药物使用及机械脱失时间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开展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溶栓药物护理等,减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刘婧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面部美容以及痤疮应用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面部美容患者与80例痤疮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面部美容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1与对照组1,将痤疮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2与对照组2.研究组,均给予射频治疗,对照组1,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2,给予果酸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面部美容患者,研究组1治疗优良率为91.2%,对照组1为79.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痤疮患者,研究组2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2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治疗面部美容与痤疮,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树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疾病患者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同时开展液体复苏临床治疗处置,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等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项目.结果: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均显著提高,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书术中液体复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生理指标项目发生显著改善,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宁选波;王大勇;张彦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收治疗的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分析,并且分作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回访观察,全部用脑血管药物常规治疗,对康复组20例病人采取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疗效显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促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丁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像素激光在治疗面部痤疮瘢痕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使用像素激光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皮损个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皮损个数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w、4w、8w平均皮损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像素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华;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药物用于终止哺乳期早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82例哺乳期的效果.结果:149例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后孕囊样组织排出,7~ 10后复查彩超提示宫腔内内膜样回声.27例排出孕囊样组织后7~10天复查提示药流不全后行清宫术.5例口服米索前列醇后当天未排出与囊样组织,予行负压吸引术.结论:药物流产用于终止哺乳期早孕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徐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该科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27眼)中,治愈22例(81.48%,23/27),好转3例(11.11%,3/27),无效2例(7.41%,2/27),总有效率为92.59%.术后随访6~18月,2例患者术后4个月复发.结论:在鼻内镜迅猛发展的今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术区光照度好、术野清晰、操作精确、面部皮肤无疤痕,可同期治疗鼻腔疾病,术后疗效满意,故在应用鼻内镜的基层医院五官科,选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先禄;雷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