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的护理方法研究

张玉梅;李雪华

关键词:门诊, 老年病人, 输液,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门诊输液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老年输液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后,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且病人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饮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构建

    目的:总结不同饮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价值,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到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根据饮食护理干预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实验组患者术前无需禁食、禁水,对比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比例.结果:组间冠心病介入患者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发生比例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术前不需要禁食、禁饮,患者采取常规禁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围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王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室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净化室存在的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血液净化室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分析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总结相应的措施;选取我院血液净化室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影响血液净化室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妇产科手术中,当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疼痛性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对于疼痛都有感知,对于新生儿来说,疼痛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手段,这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例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择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60例,且诊断明确,在住院期间有跌倒情况发生.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占所有实验对象的66.67%,女性患者占所有实验对象的33.33%,查阅他们所有人的病例以及护理记录之后,确定为跌倒.所有数据结果皆应用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并且针对高危因素提出相关对策.结果:所选患者在>70岁的共计11人,60~70岁的共计38人,50~60岁的11人,其中没有发生过跌倒的49人,占总人数的81.8%,发生过跌倒的11人,占总人数的18.2%.结论:神经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较高,导致跌倒的原因主要在于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该院所收治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观察组执行水囊引产方法,对照组采取静脉内滴注催产素手段.对比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用药前后宫颈 Bishop 评分.结果:用药前后两组宫颈 Bishop 评分都出现上升,观察组的上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引产成功率、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阴道分娩率,观察组都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可获得一定的效果,无明显禁忌症,但是与水囊引产相比方法较为麻烦,剖宫产率更高,需要专人看护,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刘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进展

    心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评估疑似心肌炎患者多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结合来确诊.然而,由于缺乏广泛可用的、安全的、准确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测试,真正的发病率和心肌炎的患病率是未知.本文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和诊断的新进展,希望能引导更准确的诊断方式和非侵入性的测试.

    作者:陶莉莉;杨思进;李馨;徐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所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 w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方面来看,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的生活质量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要想更好的改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

    作者:席春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视野,随机划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功能训练,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BI、NHISS评分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激光、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脑卒中患者,能全面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的康复诊疗技术.

    作者:陈文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失眠、排尿困难、穿刺处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除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还能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王志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前列腺增生发病风险及药物疗效的探究

    目的: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预测前列腺增生发病风险及药物疗效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CYP1A2基因中rs2069514-3859位点和rs2069525-1707位点进行基因测序,对比两组CYP1A2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率以及研究组中获得不同疗效患者的CYP1A2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率.结果:研究组CYP1A2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者CYP1A2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率较疗效为有效的患者低(P<0.05).结论:CYP1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用于预测前列腺增生发病风险及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知识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普及疾病知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赵明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老年性肺炎运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效果

    目的:评估老年性肺炎运用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点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接收并救治的66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治疗组(n=33例,以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救治),参照组(n=33例,以左氧氟沙星救治),同时观察、比对两组病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救治后,治疗组33例:22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6.97%(32/33);参照组33例:1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率72.73%(24/33),两组比对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胸片改变时长、发热消失时长、啰音消失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性肺炎患者展开救治时,以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救治,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的胸片改变、发热、啰音等时长,同时还能确保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华明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混合型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和MRI的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混合性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和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该院接收且经病理诊断确诊的50例混合型肝癌病患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患都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A组)和MRI检查(B组).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8.0%,B组为84.0%.A组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混合型肝癌时应用MRI检查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谢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在临床医学上,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指的是下肢的深静脉尤其是腓肠肌部位的静脉血栓部位.患者通常会出现一些血液疏通方面的障碍,这就会导致患者因此而出现一些诸如肿胀、疼痛等现状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临床的妇产科,这成为妇产患者在手术后经常遇见的一种症状.为此,本文就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分析,并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进行探究,为临床妇产科在治疗该病症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朝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不同护理方法的运用

    目的:讨论不同护理干预用于胆囊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胆囊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切口感染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选择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出血量大,但未发生脑疝),采取超早期手术治疗(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置管引流+去骨瓣减压术),观察记录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种手术方式死亡率及预后差异不大.结论:对于出血量大,且未形成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置管引流+去骨瓣减压术有创伤小、医源性损伤小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舒志成;胡涛;张晓海;金海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TH和β2-MG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TH和β2-MG的影响,研究相关的疗效.方法:完整收集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按照收治顺序对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40例)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结果:经检测与分析,与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的血清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β2-MG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β2-MG水平与前相仿.治疗后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确切,在清除患者体内血清PTH、β2-MG水平方面可以获得较之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崟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对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于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90例谵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类,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采用重症监护瞻妄筛查表(ICDSD)对干预后的谵妄情况和治疗干预评分(TISS)进行比较.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的ICDSD评分和TI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对于ICU的谵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而实行集束化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病情逐渐恢复,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谭雪芹;孙爱梅;侯亚伟;米美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

    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风险防范护理,不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还能够科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以供参考.

    作者:廖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健康宣教对艾滋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辖区内36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包括180例暗娼和180例男同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成员不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成员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比较两组人员艾滋病防治的效果.结果:接受监控时间内,对照组感染艾滋病的有21例,感染率为11.7%,干预组有3例,感染率为1.7%,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01).接受监控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采用健康宣教方式,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艾滋病感染率,还能有效提高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只是情况,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去.

    作者:解雁茹;张飞;李新平;孟亚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