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
目的:对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疗效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虽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与静脉滴注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患儿体征改善所需要的时间更短,雾化吸入这种给药途径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志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38例因出现肱骨近端骨折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当作此次研究的对象,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与结果.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是(61.35±5.26)分钟,骨折愈合时间是(15.3±1.5)周,均没有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出现,治疗总有效率是97.4%.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推荐选用.
作者:张金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这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经康复治疗12个月后,治愈率为66.18%(45例),好转率为30.88%(21例),其早期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66例),而无效仅2例.结论: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张力、运动发育以及异常姿势,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尹鲜桃;靖敏;李博;卫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摄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社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患慢性支气管炎的300例老年患者,以数字随机法的形式将300例老人进行平均分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复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对照组150例患者显效果42例、有效61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68.66%;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显效93例,有效4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0例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患者满意人数为145例,患者满意度为96.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护理后满意人数为121例,患者满意度为80.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患者的满意度及总有效率,社区护理人员应多对慢性支气管炎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提升社区老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支气管炎患儿的可行性.方法:本次选取该院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观察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在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童欢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探讨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为今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手段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手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等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未发生因治疗或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结论:针对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护理干预等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强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且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绍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尿液潜血检验当中运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71例,对患者门诊检查中留存的尿液样本进行潜血检验,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两种方式,并对两种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尿液分析仪检验数据记仪器组,显微镜检查结果记镜检组.结果:仪器组检查中潜血检验阳性者共69例,镜检组中阳性者共62例,仪器组假阳性率为10.14%(7/69).仪器组检查中阴性者共102例,镜检组中阴性者共88例,其余14例显示阳性,仪器组假阴性率为13.73%(14/102).结论:想要提升尿液潜血检验的准确性,应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下检查进行联合使用.
作者:王安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90例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n=45)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40 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80.0%,P<0.05);实验组治疗后HR、LVEDD、LVESD 、LVEF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脂正常的老年患者而言,按照每天4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有保障,能够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宋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量表、哮喘控制测试(ACT)的问卷调查.结果:治疗依从性佳的有21例患者,占42.0%,治疗依从性不佳有7例患者,占14.0%;12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占24.0%,18例患者病情部分控制,占36.0%,20例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占40.0%;依从与不依从病情控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控制率随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不同而存在差异,呈正相关(R=0.154,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需明确依从与不依从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明确影响依从性因素,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邵彩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多出现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4d之内,而且该类疾病的治疗难度明显高于单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柴先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慢性肾炎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72例,对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用药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明原因肺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不明原因肺部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证实均为肺部病变,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45例.电子镜组采取电子支气管镜诊断,CT组则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诊断,对两组诊断不同疾病结果与诊断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CT组与电子镜组诊断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与肺癌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组诊断支气管狭窄要明显低于电子镜组(P<0.05);CT组诊断后存在严重气胸,与电子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肺部病变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有不错价值,但各有利弊,临床诊断可结合二者综合评估.
作者:王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洁灭菌流程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为人员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流程,对医院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许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小儿脑损伤恢复期在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46例小儿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小儿脑损伤恢复期,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3例.为对照组仅单纯配合运动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感知语言等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和干预期为1~2个月,对两组患儿总体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时候,选择综合的康复干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脑瘫的发病率.
作者:颜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效果,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以药物治疗为主,做好呼吸道管理、禁水食、恢复血容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止血成功后带药出院,部分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结果:1例患者止血失败;有效止血时间11~84 h,平均(41.1±15.2)h;住院时间(8.4±2.4)d;72 h后胃酸恢复正常,血红蛋白(110.4±11.2)g/L,高于入院时(95.6±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内,复发率7.6%.结论: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效果肯定,但也存在失败风险,因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无法明确病因,为预防复发,需进一步明确病因,针对性的管理.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儿护理中对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合理应用的意义.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作对象,从中筛选62例进行分组,其中31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31例治疗组则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并客观对照两组患儿的接受情况及家长满意状况.结果:31对照组接受率70.97%(22/31),31例治疗组是90.32%(28/31),(P<0.05);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74.19%(23/31),而治疗组是96.77%(30/31),(P<0.05).结论:临床上患儿进行护理时,通过对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合理应用,除了能提升其护理接受率,使其配合治疗外,同时还能使其家长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有推广价值.
作者:袁红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呼吸机属临床ICU常用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可以此设备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且因呼吸衰竭致死的患者数量亦随之减少.但若呼吸机应用中未能严格管理与维护,则极易引发患者产生诸多潜在性并发症,这亦说明要不断加强呼吸机应用中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呼吸机的应用安全性及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临床风险发生率.
作者:袁华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医保慢性病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医保慢性病门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看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门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MUNSH总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保慢性病门诊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常见的护理风险,针对性制定出规章制度.结果:前一年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04件,其中护理意外(48例)、新生儿皮肤损伤(84例)、护患沟通不利(19例)、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不足(22例))、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92例)是新生儿科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后护理风险明显减少并且医生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二者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结新生儿科护理中常见风险因素,有意识进行规避防范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临床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