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

周康

关键词:风险意识, 患者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意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收拾接受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将2016年6月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6月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风险意识管理,每组81例,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93%;对照组经常规手术室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8.5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29%,对照组为85.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广泛运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疗法在急性盆腔炎中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所发生的炎症,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有效治疗,将会引起输卵管卵巢脓肿、肝周围炎、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等,严重者将威及其生命.常规方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药物以消炎、缓解疼痛等为主,虽能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疗效欠佳,耐药性较高,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加强中医辨证疗法用于急性盆腔炎中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急性盆腔炎病机为起点,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急性盆腔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肖书娟;蒋绍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方法:选取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5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终关怀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晚期癌症患者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谈纳米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在纳米医学发展的历程中,纳米机器人作为新鲜的科技产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深入,纳米机器人的功能逐渐完善.纳米机器人完成其在医学领域的功能必须进入人体.当前其在人体内的驱动方式有磁场驱动、电生化驱动、光能驱动、超声驱动、生物驱动等.并且进入体内通过DNA链等生物传感器结构识别生物分子,从而完成其功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医学技术,安全性及伦理问题都是必须考虑的.纳米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的医疗技术发展的产物,将为医学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开辟新的天地.

    作者:程学良;曲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意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收拾接受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将2016年6月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6月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风险意识管理,每组81例,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93%;对照组经常规手术室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8.5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29%,对照组为85.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广泛运用.

    作者:周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产妇6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以及产妇的满意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产妇结局,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的效果与优越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使用米非司酮的效果.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孕三烯酮,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米非司酮,将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为6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15%,x2=4.223,P=0.04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3%,x2 =5.081,P=0.024).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米非司酮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贞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接受MRI检查诊断15例分为观察组,接受CT检查诊断15例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病灶不同发病时间、不同大小、不同体积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24 h内发病患者阳性诊断率、病灶数检出率、小病灶检测率、基底节检测率及≤2 mm梗死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 mm梗死灶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MRI)检测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要显著优于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可全面检测处患者病灶个数,MRI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汝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在保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基础上将患儿分成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对照组(45例),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两组包括NSE(神经源特异性醇化酶)、癫痫发作频率等相关情况.结果:采用丙戊酸钠的观察组与采用左乙拉西坦的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包括NSE、癫痫发作次数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对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基本相当,均可作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方案.但左乙拉西坦的神经保护作用略高于丙戊酸钠,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更值得推广.

    作者:黄淑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体雕塑”在护理礼仪课与人际沟通课上的运用

    人体雕塑是西方古典艺术的一枝独秀,西方的人体雕塑源于希腊,中国的人体雕塑是继承西方发展的道路.它是绘画者的宠儿,在各项艺术形式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体雕塑正以它的特殊魅力继续成为艺术领域中永无止境的话题.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将人体雕塑的艺术形式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课堂教学,详细介绍了“人体雕塑”在护理礼仪课与人际沟通上的运用步骤,并结合且体课程加以详细阐述.

    作者:王琰;马志华;张默;张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便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以传统开腹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以腹腔镜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36%、而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1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提升;且较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得出(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在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出血量等方面的优势更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的人性化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59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一般护理及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与实验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琳;黄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接收的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脏压塞的发生原因及救治方法.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经心包穿刺引流术治疗后成功救治,平均引流量为(452.7±120.5)ml,1例患者心包穿刺后仍然无法控制出血量,转为外科开胸心脏修补术治疗,术后救治成功.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可引发心脏压塞的发生,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穆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翼状胬肉术后修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以寻找更优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04月至2016年03月在该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眼鼻侧发病,共52只眼.分别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A组)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B组),所有患者术前3天经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均显示有异常.手术后3个月再次接受BU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对术后6个月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B组术3个月BUT分别为(9.2±1.3)s和(10.3±1.5),与术前(6.5±1.2)s、(6.3±1.0)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BUT、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提高或增加(P<0.05).2、3个月后两组患者BUT、SIt无明显差异(P>0.05),B组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A组明显增多(P<0.05).3、两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1.54%、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表损伤均有修复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好.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健康宣教在骨外科的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健康宣教在骨外科的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优质健康教育,并观察2组患者的认知度评分、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度评分为(90.87 ±6.28)分,SAS评分为(31.87±4.27)分、SDS评分为(30.23±4.09)、满意度评分为(91.19±7.81)分,住院天数为(11.08±2.87)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遵医行为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外科患者实施优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户小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联合使用双环醇,将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能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学科研究思路与实践

    本文展开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的学科研究思路与实践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医内科呼吸学科发展现状,明确呼吸学科的中医研究思路.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种,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尤其以中医学为主,根据对呼吸学科的分析,发现呼吸学科中医学的学术历史研究时间较为久远,但其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内科呼吸的较多中医学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研究的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研究思路和实践.

    作者:苏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提高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该院门诊分诊的400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20 000)和实验组(n =20 000),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针对性对策干预,比较两组门诊分诊失误率.结果:实验组门诊分诊失误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确医院门诊分诊失误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对策,有利于提高门诊分诊的准确率,改善医院门诊管理质量.

    作者:李政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原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取1252名西宁地区(海拔2260m)健康人群,行静脉血采集,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相比,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值下低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血沉、Hct、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黏度、电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地区健康人群不同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索南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效果观察

    目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手术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并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SAS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患者术后疗效好,值得大幅度推广.

    作者:董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62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94人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68人进行基础治疗,选择的药物为倍他乐克.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得出终结论.结果:实验组在景观胺碘酮治疗之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35%,前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6.4%,后者为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副作用少.

    作者:姚红;王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