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
文章阐述了在归档病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等为其重要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彭平;熊家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泰方提取物预处理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沙土鼠脑缺血模型,将65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脑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脑泰方提取物预处理组(NPC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24、48、72 h和7天).将IR组、IPC组、NPC组各分4个亚组(n=5).观察各时相沙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状况,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1)IPC组、NPC组与IR组同期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脑组织结构明显改善;(2)各组不同时相比较: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至第7天达低;(3)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提取物预处理具有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谭琥;葛金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冰片脂质体的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冰片的包封率这一指标.结果:优选出试验因素:磷脂量为5%(W/V),冰片与磷脂量之比为1:10(W/W),胆固醇与磷脂量之比为1:4(W/W).结论:冰片采用水溶性药物分散法制备成脂质体可行.
作者:任卫琼;陈维旗;廖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彭筱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五物汤结合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两组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肌电图、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等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能明显降低血中ET、TXB2水平(P<0.05),升高NO水平(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五物汤结合常规治疗DPN较安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兰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进展进行了回顾,并从治则治法、辨证论治、外治法、针药并用治疗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较易为患者接受,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与特效药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活血化痰清咽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确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拟清咽液雾化吸入;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西药雾化吸入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愈患者观察3个月,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结论:以清热养阴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液以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慢性咽炎取得好的疗效且近期复发率低.
作者:孙一枚;孙启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从现代化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研究3方面阐述中医诊断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作者:郭霞;瞿岳云;王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近几年几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澄清工艺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发现壳聚糖、ZTC1+1天然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等3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精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其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成分中药影响的研究还尚待研究.
作者:颜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阐述了邓铁涛教授治疗因疫邪温毒所致的急危重症的经验:即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溃坚诸法治愈非典型肺炎和用开窍通腑法治愈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各1例,分析邓老辨证用药治疗的全过程,认为急症急攻、多方并进,攻其所得、结散邪行两点对后学启迪尤深.
作者:袁长津;袁梦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列举3个实例(项汗案、食泻案、复视案)阐述了补中益气汤在治疗疑难病中的作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2005年1月6日开幕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提出,要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中医药事业万代常青的高度,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发展重点,找准关键环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白芍木瓜汤内服,按抖手法,理疗,骶管封闭等治疗方法.结果:治愈40例,好转23例,疗效不稳定5例,总有效率92.7%.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有适应症的患者,采用两种以上的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作者:郭履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对98例(139指)无合并骨折的屈指肌腱断裂伤予以缝接,术后1~2天起开始被动屈指辅以主动伸指练习,并逐步加大幅度,4周后开始自动活动锻炼,依次给予音频、超声波等理疗及中药熏洗,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并继续给予指导积极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为6~24个月,采用TAM法评定伤指功能,优111指(79.2%),良14指(10.1%),可8指(5.8%),差6指(4.9%). 结论:肌腱修复术后,腱周粘连不可避免,采取有控制的早期活动,适时配合理疗,可促进非限制性粘连形成,增加修复腱在鞘内滑动度,并早期恢复腱强度;早期活动宜从术后1~2天开始.
作者:向清国;唐长友;陈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对13篇文献报道共621例SARS患者的首发症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SARS的首发症状以发热、恶寒、乏力、咳嗽、食欲不振为主,并呈现出3个特点.
作者:周慎;袁长津;葛金文;晏俊峰;肖桂林;郭子华;闻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内服乌蛇三虫汤,外用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赛庚啶、西替利嗪内服,外用肤疾宁硬膏.结果:治疗组38例中痊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对照组32例中痊愈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6.2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较好.
作者:黎华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治疗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VcA-IgA、LMP1阳性鼻咽癌初诊患者为受试对象,以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并以单纯放、化疗为对照.观察放疗后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数.结果:普济煎液能有效降低放、化疗后VCA-IgA阳性率、缩短肿瘤消退时间、减轻放、化疗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减少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率.结论: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对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苏旭春;肖柳珍;刘城林;闫冰川;孔嘉欣;宋先璐;陈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从当前中医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入手,阐述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应立足于临床实践的观点.
作者:熊继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胶囊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阳还五胶囊中大黄进行鉴别;HPLC法对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90:10);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补阳还五胶囊与大黄酸对照药品在TLC色谱中相同的位置上显橙黄色荧光斑点;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40305×10-5-0.17670,r=0.999,样品在0.0294~0.147μg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为补阳还五胶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卓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阐述了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经验.如前列腺炎诊断须分类辨病,从湿热血瘀入手辨证求本,治疗上应重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综合施治,用药则以清热利湿为主,祛瘀止痛为要.而前列腺增生症诊断重在全面检查,辨证以气虚、血瘀为本,治疗宜益气利水、活血散结.
作者:贺菊乔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