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袁长津;葛金文;晏俊峰;肖桂林;郭子华;闻晓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课堂重点讲授、临床实践(见习)、专科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应用于7年制<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课程,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检测和评价,认为新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作者:苏海涛;杨伟毅;许少健;刘金文;石宇雄;张葆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对13篇文献报道共621例SARS患者的首发症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SARS的首发症状以发热、恶寒、乏力、咳嗽、食欲不振为主,并呈现出3个特点.
作者:周慎;袁长津;葛金文;晏俊峰;肖桂林;郭子华;闻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予以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60例予以654-2 10mg静滴,半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幅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指数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彭运亮;任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列举3个实例(项汗案、食泻案、复视案)阐述了补中益气汤在治疗疑难病中的作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近几年几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澄清工艺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发现壳聚糖、ZTC1+1天然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等3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精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其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成分中药影响的研究还尚待研究.
作者:颜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从当前中医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入手,阐述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应立足于临床实践的观点.
作者:熊继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对98例(139指)无合并骨折的屈指肌腱断裂伤予以缝接,术后1~2天起开始被动屈指辅以主动伸指练习,并逐步加大幅度,4周后开始自动活动锻炼,依次给予音频、超声波等理疗及中药熏洗,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并继续给予指导积极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为6~24个月,采用TAM法评定伤指功能,优111指(79.2%),良14指(10.1%),可8指(5.8%),差6指(4.9%). 结论:肌腱修复术后,腱周粘连不可避免,采取有控制的早期活动,适时配合理疗,可促进非限制性粘连形成,增加修复腱在鞘内滑动度,并早期恢复腱强度;早期活动宜从术后1~2天开始.
作者:向清国;唐长友;陈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进展进行了回顾,并从治则治法、辨证论治、外治法、针药并用治疗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较易为患者接受,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与特效药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彭筱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治疗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VcA-IgA、LMP1阳性鼻咽癌初诊患者为受试对象,以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并以单纯放、化疗为对照.观察放疗后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数.结果:普济煎液能有效降低放、化疗后VCA-IgA阳性率、缩短肿瘤消退时间、减轻放、化疗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减少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率.结论: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对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苏旭春;肖柳珍;刘城林;闫冰川;孔嘉欣;宋先璐;陈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阐述了运用炙甘草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早搏的临证体会.
作者:朱崇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科研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曾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100例骨科患者康复中实施阶段性健康护理教育,以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为重点,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雪娜;胡冰;陈清秀;江柳;王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五物汤结合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两组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肌电图、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等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能明显降低血中ET、TXB2水平(P<0.05),升高NO水平(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五物汤结合常规治疗DPN较安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兰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白芍木瓜汤内服,按抖手法,理疗,骶管封闭等治疗方法.结果:治愈40例,好转23例,疗效不稳定5例,总有效率92.7%.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有适应症的患者,采用两种以上的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作者:郭履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古今所提及的约120项证素概念,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文献资料、临床实际、证素精要、约定俗成等原则,对其进行分析辨别,筛除不合理的项目,初步提取出规范的病位证素19项、病性证素31项,五官专科病位9项,待定或暂作特殊者9项.
作者:朱文锋;甘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及心电监护下进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结果:本组729例,达优者553例,达良者114例,有效者52例,无效者10例.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是治疗颈椎盘突出症是一项无创伤、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卫国;陈坚良;杨智广;李国富;刘忠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口服博利康尼、赛庚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服用祛风解痉止咳方.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谢宏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章阐述了在归档病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等为其重要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彭平;熊家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