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护理模式分析

刘倩倩

关键词:白血病, 化疗间歇期, 留置PICC, 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97例PICC置管出院白血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返院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生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为16.33%.P>0.05.结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之后,在其治疗期间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模式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事故时,整体护理措施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7年1月初~7月底4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整体护理后总有效率(95.65%)较对照组(82.61%)更高(P<0.05),同时实验组满意度(91.30%)较对照组(69.57%)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4.35%)和并发症发生率(8.70%)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17.39%,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全的整体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病况,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金健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肿瘤科患者的护理发展趋势的思考以及长期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护理以减轻肿瘤患者身体、心理上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并对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终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症状护理以及肿瘤护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几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肿瘤护理将逐渐成为一门专科护理,需要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作者:周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恶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4.82±0.45) mmol/L,早餐后血糖水平为(6.58±0.22)mmol/L,午餐后血糖水平为(6.37±0.34)mmol/L,晚餐后血糖水平为(6.28±0.44)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36例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研究,对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36例患者主要为接种麻疹疫苗13.3%、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7.1%、乙脑减毒疫苗10%,其中异常多以过敏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皮疹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热性惊厥、无菌性脓肿和晕厥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预防接种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存在着重大的意义,接种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接种的规范流程,采取积极有效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其的发生.

    作者:殷炳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10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相对比较少,两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可以在今后小儿秋季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并病理诊断过程中HE染色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50例石蜡切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E染色.对比在HE染色进行改进前和改进后病理诊断率的变化.结果:改进后HE染色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诊断结果优于改进前的HE染色.结论:临床病理检查中HE染色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HE染色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临床诊断的诊断率的一大关键.

    作者:韦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该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1例)与实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舒适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室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100%、心率(86.54±6.37)次/分、平均动脉压(67.54±5.24) mmHg等指标与参照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确切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观察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以该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涪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对象急性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 (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 (36/4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 (12/4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聂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该中心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14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硬币法随机分成对比组、研究组,每组各74例,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方法,比较血压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整体有效率94.6%要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8.4%(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

    作者:杨汝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检查治疗,并于导管室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70例,分为CHD合并T2DM(A1组)38例;CHD不合并T2DM(A2组)32例;正常对照者32例(A3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构成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其他指标,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结果:A1组和A2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A3组(P<0.05);A1组和A2组总胆固醇(T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显著高于A3组(P<0.05);血清25-OH-D与TC、TG、LDL-C、UA、HCY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冠心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娇;李敬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预见性护理与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探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预见性护理与应用意义.方法:以该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危重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方案不同对其进行分组,Ⅰ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Ⅱ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评估两组的院内转运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纽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显著缩短,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张林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临床护理效果与观察

    目的:观察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7.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临床护理效果,宜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红莲;马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加强医疗耗材库房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从当前医疗耗材库房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站在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医疗耗材库房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医疗耗材库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医疗耗材库房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季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烧伤对家属的影响及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对小儿烧伤患儿家属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4例小儿烧伤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的自身意愿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有满足P <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小儿烧伤患儿家属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儿家属的负性心理情绪.

    作者:黄小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防范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总结并分析该院门诊输液室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所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结果:经统计分析,总共发生15例不良护理事件,包括医嘱执行出错、用药量错误、用药对象错误、接药出错、拔针出错等.结论:针对输液室所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医院需对输液室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护理操作技能,增强职责新与医德教育,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并予以严格落实.

    作者:徐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并总结相应体会.方法:选取132例该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采集血液标本新生儿,依采血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0.91%,较对照组的78.79%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为(4.12±1.02) min,较对照组的(6.43±1.24) min明显更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58%,较对照组的37.88%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取桡动脉穿刺方式采血可提高穿刺率,缩短采血时间,同时不良事件的发生少,是一种简单、安全且有效的采血方式,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冠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多元化护理,将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1%,x2 =8.026,P =0.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多元化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连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企业年轻员工职业健康心理探析

    时代的变迁,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是思想的变革.90后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年轻员工,与70、8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此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下阶段90后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职业心理进行分析,接着主要针对企业如何对新时代员工进行健康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作者:刘雅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目的:探究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各项情况的影响.方法:针对8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此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等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均更加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快,其中住院时间为(7.2±2.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3.2)d;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BiPAP(无创呼吸)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等情况,故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