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燕芳
目的:探究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的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将该市2010~2016年的人口数据统计治疗,以及痰病防控中心提供的这5年的疫情汇编资料纳入研究,统计麻疹病例及其基本资料,记录麻疹发病人数、抗体阳性人数及麻疹病例中的免疫患者人数,计算百分比,计算不同年龄段的麻疹发病率.结果:从2010年至2016年,平均疫苗接种率为97.84%,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为95.18%,小于8个月的患儿占比18.18%,15岁以上的患者占比33.72%.结论:在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为了有效控制麻疹,应充分贯彻落实儿童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研发新型麻疹疫苗和接种方式.
作者:杨冬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舌形皮瓣修复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33例患者实施舌形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对37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移植皮瓣均成活,无血供障碍,色泽红润、质地与正常皮肤相似.本组患者对舌形皮瓣修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1.89%.结论:舌形皮瓣修复治疗烧伤,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自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赵旭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4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急淋组,39例非急性淋巴白血病为非急淋组,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种凝血检查结果.结果:急淋组患儿的APTT、FIB及PL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非急淋组的PT、APTT、FIB及PLT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急淋组和非急淋组的PT、FIB及PLT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指标变化检测可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魏玉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导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各项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接受研究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显性误吸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其中,31例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死亡,另外9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生显性误吸时极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而心功能衰竭以及ARDS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吸入物以及提供呼吸支持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同时,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在有出血或有出血倾向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20例低分子肝素钠抗凝与20例枸橼酸钠抗凝的应用对比,治疗前后出血风险的评价.结果:在CRRT治疗时,已知及未知出血的相关因素大大减少.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剂,目前理想的抗凝选择患者的出血和凝血是导致CRRT暂停及剂量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74%),传统的抗凝剂限制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透析的效率,新抗凝药物枸橼酸钠抗凝不受凝血时间窗的限制,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延长透析器使用的寿命,大程度减少出血的风险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观察组44例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97.72%,高于对照组82.2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使患者对普外科护理管理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曾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进行探讨,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首选择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额叶癫痫病人以及颞叶癫癎病人各40例来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两组病人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患不同叶癫痫的两组并在年纪、发病表现症状及频率、发作时放电情况(多脑叶放电、双侧放电、同步化放电、睡眠间放电)进行比较得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结论: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及电生理症状,可以根据其差异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作者:张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该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1例)与实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舒适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室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100%、心率(86.54±6.37)次/分、平均动脉压(67.54±5.24) mmHg等指标与参照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确切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过程中国,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所具有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有40例,对照组有20例.对观察组采取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并分析和评估两组患者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理干预效果与患者有、无配偶存在紧密的联系.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对来说,对于无配偶患者,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大面积推广.
作者:赵霞;王淑霞;杜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细节管理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2016.06.01日至2017.06.01日在本院普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1200例患者按照时间先后原则分成两个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有600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管理(对照组)和细节管理(观察组).将两个研究小组的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00%,抗生素使用率为42.00%,均比对照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崔红珍;梁燕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研究对象:7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均给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TEVAR),参照组为非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组则为复杂型,对比其临床转归及动脉重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动脉扩张率、病死率、Ⅰ型内漏、支架远端再发夹层以及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等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应用T1EVAR治疗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显著,与非复杂型比较在并发症及病死率等方面无差异,安全性及可行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君;王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将急性胰腺炎(AP)超声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患有急性胰腺炎的60例病人的超声和CT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轻型的急性胰腺炎对于超声的敏感性是85%(39/45),CT的敏感性为86.3% (41/45),两者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的急性胰腺炎对超声的敏感性是35%(4/15),CT的敏感性是85% (13/15),两者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的水肿型胰腺炎两者的敏感性相似,重症的急性胰腺炎对于超声的敏感性明显低于CT,这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提升胰腺炎的诊断水平.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入选的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清除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血磷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β2-微球蛋白、血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更好降低患者体内的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血磷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段松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宫颈癌选择HPV分型联合T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5日至2017年5月31日该院宫颈癌患者245例,根据患者接受诊断的方法分成对照组接受HPV分型诊断,观察组接受HPV分型联合T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65.57%,对照组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89.43%;病变程度越高,HPV阳性感染率越高,同时HPV感染者高危型比重越高.结论:选择HPV分型联合TCT诊断宫颈癌,具有无创性,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低,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
作者:刘贵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居家服药管理的肺结核病人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防治健康知识了解率以及满意度调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提高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确保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万玉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对于妊娠患者的结局分析.方法:对于该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相关病例患者进行抽样,从中选取符合对比实验的28名患者与28名正常妊娠患者进行对比实验,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和相关数据.结果:28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中,非选择性妊娠患者一共有12人,其中病情恶化患者为7人,选择性妊娠患者共有16人,其中病情恶化的患者为4人.本次实验过程中,正常组28人,选择性妊娠组16人,非选择性妊娠组12人,三组患者在早产、胎膜破裂过早、羊水过低或者FCR以及胎儿窒息等病症的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正常组别的患者与选择性妊娠组的患者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选择性妊娠组的患者与另外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可以互相影响,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确认合适的时期进行妊娠的开始和终止,可以有效的提高良性妊娠结局的占比.
作者:杨俊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疼痛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疼痛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疼痛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合格率为82.5%,远高于对照组的51.9%,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牛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置管时也可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导管推进困难、局部渗血、导管移位、误穿动脉、损伤神经、少见晕厥、心律失常.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本科室共置PICC 793例.于2017年6月28日在为一位左乳腺癌术后12+年伴骨、脑、肺转移1月患者置入PICC时首例发生了短暂意识丧失、心律失常.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成功为患者安置PICC,病人病情稳定,现将该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许颖;蔡生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8~ 10月接收的140对母婴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并且在沐浴、抚触、脐部和臀部的护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理解和印象,大限度内避免由于护理不当对婴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魏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要点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的SD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为慢性胃溃疡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让其心态保持积极和平稳,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钟慧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