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又舜
作者从发病机理、中药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擦、针灸等)叙述了斑秃研究的现状,指出对该病的研究,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今后需建立中医药斑秃的病理模型及实验研究方法,以期更好地筛选评价有效、安全的中药单味药、复方及验方.
作者:朱明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作者从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饮食调护、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罗素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青光眼已是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患者在家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青光眼发作,保护视功能有其积极意义.作者从家庭护理角度介绍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张晓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胃康宁胶囊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利用显微鉴定可鉴别出胃康宁胶囊中3味中药;利用薄层色谱可检测其中党参、白术、黄连、厚朴、甘草.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胃康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贤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98例,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8例,优于单纯颈牵引治疗(P<0.05),提示颈牵配合腹针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曹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总结1988~1998年本院1401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征,其中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检查阳性率为84.01%,在所有的体征中阳性率高.因此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在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卫宁;丁键辉;姚小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拟中药清宫汤具有活血祛瘀、缩宫止血、补气益血的作用,用于药物流产的配合治疗,共观察60例,并与单纯性药物流产的48例作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具有减少药流后清宫率、缩短出血时问、减少出血量、身体恢复快的效果,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杨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结合古代医籍及现代研究,综合论述了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论治.
作者:毛德文;李兴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支炎合剂中鱼腥草素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支炎合剂中鱼腥草素的含量.结果:含量测量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为0.743%.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质量检验的一种快速定量方法.
作者:刘庆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医学文献,对<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将其治则归纳为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行气导滞、和胃降逆;寒热并用,调肝和胃;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清热祛湿,和胃降逆;酸甘化阴,养阴生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健脾益气,行气降逆;温补脾肾,和胃降逆;泄胃导滞,通降攻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11大治则.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折内治多遵循三期治疗法,作者谨守病机,应用理气健脾法治疗骨折13例均获良效,认为骨折中药治疗中须重视护脾健脾、疏肝理气,以利于加快病愈.
作者:王新明;龙莉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通过对99例慢性重型肝炎中西结合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明确以解毒化瘀汤为代表的中西结合治疗确能较单纯西医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大幅度地降低了患者费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原因与患病程度(程度分期)、并发症出现的多少、治疗及时与否确很大的关系,而与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兴刚;毛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及实验研究叙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对临床确有良效的中药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作者:高晓峰;旷惠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按原著章段各症脉,以歌诀的形式,将其症名编为题首,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作者:李玉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根据中医理论从痰与癌症的病因病机关系,癌症从痰而治的机理进行论述.认为痰邪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无时不在,易于其他病邪胶结,遂成积块,所以治痰必须贯穿于癌症辨证论治的始终.
作者:杨爱莲;黄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涤脂灵冲剂冶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脂肪肝患者应用涤脂灵冲剂,并与60例应用丹田降脂丸作对比.用生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和用B超检测肝脂肪的多少.结果:治疗组服药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肝内脂肪堆积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涤脂灵冲剂对降血脂和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作者:古献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精辟的剖析,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发展着的概念,且有着不同的概念形式,如策略概念、实践概念、学术概念、范畴概念、层次概念等.并对中西医结合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西医学需要在发展中彼此交流、渗透、互促、结合,也必定能够结合.
作者:凌锡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从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的干燥花粉中分离得到一黄酮甙化合物,经UV、IR、FAB-MS、1HNMR、13CNMR谱及水解试验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3-O(2'-a-L-鼠李糖基)-a-L-鼠李糖(1→6)β-D-葡萄糖甙,即香蒲新甙(typhaneoside,I).
作者:秦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慢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慢胃汤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丽珠得乐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纤维胃镜及病理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治愈54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近期临床治愈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阮爱群;黎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苓柏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硫酸葡聚糖造成大鼠渍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灌服芩柏颗粒剂和柳氮磺胺吡啶,检测结肠粘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芩柏颗粒剂能够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结论:芩柏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增加SOD活性,减少MDA生成而起作用.
作者:王真权;谢力子;王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