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膝关节痛,正确运动有讲究——两个简单运动促进膝关节健康

俞晓杰

关键词:预防, 膝关节痛, 简单运动, 疼痛医学, 退化, 置换手术, 整合, 健康需要, 关节活动, 关节运动, 关节疾病, 制动, 增长, 患者
摘要:关节健康需要全范围关节运动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100万,而且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现代整合疼痛医学认为,关节疾病如此多发的原因,在于我们缺少全范围的关节活动而导致关节退化.在整合疼痛医学中有一种称为“制动退化”的现象,也就是任何关节如果不活动,它就会开始退化.
康复(健康家庭)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BMI标准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落枕后,动还是不动/为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痛/洗头方法不当可致脱发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预防治疗“4+3”,远离干眼更“舒服”

    眼睛干涩,眼睛容易疲劳,经常发生在用眼较多的工作者及中老年女性中,给人们带来困扰,这很有可能是得了干眼症.干眼症是指由于眼泪量不足或者质量差引起眼部不适及眼表损伤的一类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眼表疾病.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在5%~3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近年来,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21%~30%.

    作者:洪佳旭;徐建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金色晚年,结缘影像

    摄制微电影,老有所乐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学校摄影班里,活跃着一群老年摄影摄像爱好者,他们全部是从企事业单位退休的干部职工,其中许多人原来就爱好摄影,工作之余曾经玩过用120胶卷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用135傻瓜相机拍摄的彩色照片.如今退休了,摄影已发展到数码时代,他们又开始学习数码摄影,并从学习摄影发展到学习摄像.

    作者:朱皞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离子导入,让孩子愉快敷贴

    从三四小时到20分钟,离子导入带来的变化穴位敷贴的传统方法是将黄芩、白芥子、细辛等中药按一定比例研为细末,用生姜汁或醋调制成干湿适中的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厘米、厚度为0.5厘米左右的药饼,贴敷于患儿双侧的定喘、肺腧、膏盲穴上,一般需贴敷4小时,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治疗时间.

    作者:薛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老年男性也应“性福”

    青年期:正确认识性器官、性功能目前,我国男青年的大部分青春期常识,大多数是从互联网上自学得来的.而互联网上的男性健康知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导,包括对性器官长短、性生活时间长短等知识的曲解.

    作者:周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育,让每个孩子拥有舌尖上的素养——访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叶频

    “‘食育’一词早源于1898年,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军医、药剂师石琢左玄,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当时,还没有人把营养学当做学问,石琢根据‘医食同源’的道理,提出食物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并主张‘体育、智育、才育即食育’.”上海建平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叶频告诉记者,日本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食育基本法》,但是中国至今对于食育的概念仍然模糊且不重视.建平实验小学近十年来始终致力于食育课程的发展与完善,力求每一位建平学子都能拥有“舌尖”上的素养.

    作者:蔡诗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为何偏爱女性

    50岁的张女士万万没想至到,仅因为弯腰捡掉在地上的一串钥匙,居然造成骨折而被送进了医院.骨科医生仔细检查发现,这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更令医生惊讶的是,虽然只有50岁,但张女士骨质疏松的情况却与80岁的老人相当.

    作者:徐家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打造有中国文化味的健康教育品牌

    专题报道寻找古诗中的健康之道3月的《康复·健康家庭》约请了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11位“诗友”,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媒体总编、资深编辑、海派名医等,希望从各自的经历出发,推荐他们心目中与健康有关的诗词,畅谈诗词中的健康文化.

    作者:陈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友,别忘了定期查查肾

    糖尿病5~10年后,肾脏容易出问题糖尿病造成的高血糖,会对肾脏的血管和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使其受损.有研究数据显示,与其他病因的肾脏疾病相比,糖尿病肾病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其实,糖尿病肾病大约在患者发现糖尿病5~10年后开始逐步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但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隐匿,很多患者对其了解甚少,不少人失去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时机.其实,如果能做到及时诊治,患者后期病程就能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可以有效延长生命,生活质量也能有显著提高.

    作者:周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付湿热&寒湿,听听专家怎么说

    湿热对策:少甜腻,早睡眠湿热预防的根源就是饮食控制.饮食上要少甜腻、辛辣刺激以及能量高的食物,特别是烧烤类和油炸类.还有很多入迷恋于吃红枣、桂圆,其实过量都会带来内热.建议吃清淡、软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汤汁,建议猪肉为主,少量淡水鱼,一点贝壳类.黄梅雨季可以吃一点枫斗,益气生津,泡茶、打粉都可.

    作者:《康复(健康家庭)》编辑部;施源;蔡诗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寒湿:肆无忌惮吹吹空调,吹出了“暑寒湿”

    伴随着六月脚步的临近,太阳逐渐开始晃眼,气温逐步升高,夏天开始光临.空调再一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暑降温的必需品,今年36岁的公司白领李女士也不例外.这不,气温才刚攀升到29℃,李女士便开始了全天24小时的空调生活.为了保持干净的妆容,不让汗水糊了脸;为了保持整体的整洁,不让汗水皱了衣服,李女士采取了公司上班开空调,开车开空调,回到家中仍然开空调的办法.不仅如此,怕热、爱美的李女士还早早地穿上了短袖、短裙,美其名曰“提前感受夏天的氛围”.

    作者:《康复(健康家庭)》编辑部;施源;蔡诗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预防膝关节痛,正确运动有讲究——两个简单运动促进膝关节健康

    关节健康需要全范围关节运动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100万,而且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现代整合疼痛医学认为,关节疾病如此多发的原因,在于我们缺少全范围的关节活动而导致关节退化.在整合疼痛医学中有一种称为“制动退化”的现象,也就是任何关节如果不活动,它就会开始退化.

    作者:俞晓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女不认同我的教养方式,该怎么办?

    [静源说]身教重于言传,年轻的父母身上也有您的影子.当意见不一致时,面带微笑,好好说话,既尊重年轻父母的权利,也充分保留自己的面子,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达到双赢的结果.NO.1孙女今年3岁,体质不太好经常生病,我想着晚上让她穿着袜子睡觉,怕她半夜蹬被子脚受凉,但是女儿坚决不同意,说这样会影响孩子睡眠.为此,我俩争执不下.

    作者:静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突发耳聋可能是脑血管在报警

    高大姐平时接电话,习惯用右耳听.这些天,她用右耳接听电话可半天都没听见声音,只好把电话换到左耳.挂电话后,她到厨房里敲了敲碗,发现只有左耳能听到声音.她去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确诊为因供血不足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作者:叶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女性常长痘,可能卵巢出麻烦

    罗女士脸上老长痘,搽了各种消痘的药也未见改善,这是不是“青春期”延长了?这几年,她例假也没有规律,有时半个月来一次,有时两个月一次.近罗女士为了备孕去医院妇科就诊,经内分泌和超声波检查,医生确诊她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作者:王仁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脱皮可能是玫瑰糠疹

    近,章晓雅发现,自己腰部及上臂老是脱皮,她很纳闷,去年秋冬天气干燥时都没脱皮,现在怎么开始脱皮了?到医院一查,原来患了玫瑰糠疹.玫瑰糠疹好发于气温变化较大的春、秋季节.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面积大,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而玫瑰糠疹则是很常见的一种炎性皮疹.10~35岁年龄段较易发病,男女差异并不大.玫瑰糠疹会在人体的皮肤上延续几周或几个月,愈后不会留下痕迹.深色肤质的患者在病愈后,会留下淡棕色的斑,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消失.

    作者:晓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一辈的爱,让孙子“一口气”吃成了小胖子

    由于父亲需要长期驻外工作,母亲也从去年开始上班,因此在去年暑假以后,9岁的轩轩平时便住在爷爷、奶奶家,日常饮食由二老负责.在二老眼中,轩轩可是个宝贝疙瘩,碰不得、摔不得、骂不得.

    作者:蔡诗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相障碍患者,被老天嫉妒的“天才”

    双相障碍——“天才”心里看不见的落差梵高、柴科夫斯基、马克·吐温、普希金、海明威、丘吉尔……这些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熠熠璀璨的名字,其实都是双相障碍患者.为什么双相障碍与那么多天才有关?关键就在于轻躁和狂躁.双相障碍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四种:抑郁发作、轻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混合发作,顾名思义是躁狂、抑郁两种状态在某一个时期轮转.

    作者:施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7种情况,警惕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上将视网膜脱离分为三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其中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多继发于眼部或全身疾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情严重,需尽早手术.虽经及时且全力的救治,许多患者仍然遗留终身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预防先于治疗且更重于治疗.

    作者:江睿;孙中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康复(健康家庭)杂志

康复(健康家庭)杂志

主管: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