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嗽散加减治疗喉痒咳嗽80例临床观察

孟春阳

关键词:上呼吸道炎症, 中医药治疗, 止嗽散
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以喉痒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减煎服,对照组以速效伤风胶囊、氨苄西林胶囊、复方甘草片口服.3天为1疗程,2个疗程统计资料.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5%、95%和54%、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以喉痒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炎证有显著疗效.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谱晚癌康配合化疗治愈结肠癌1例

    作者运用广谱晚癌康配合化疗治愈结肠癌患者1例.作者对其治愈机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作者:成锦舟;杨寿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萸附胶囊治疗阴阳两虚型Ⅱ型糖尿病6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萸附胶囊治疗阴阳两虚型Ⅱ型糖尿病6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阴阳两虚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患者口服萸附胶囊,对照组62例患者口服金匮肾气丸.两组均常规控制饮食,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降低空腹血糖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治疗组降低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为38.7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0.97%.三种结果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萸附胶囊治疗阴阳两虚型Ⅱ型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得华;张玉娥;伍劲华;黄郁;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温心通脉方配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心通脉方夜间给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钙拮抗剂、硝酸脂类药的停减率、血浆TXA2、6-K-PGFla、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钙拮抗剂及硝酸脂类药的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TXB2,6-KPGFla、血流变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心通脉方夜间给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肯定的疗效,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血浆6-K-PGFla水平、降低TXB2水平.

    作者:刘慎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突出专科特色扩大服务功能--迅速发展中的邵阳市中医院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病六辨论

    作者根据脑病错综复杂的症状,提出脑病辨证要重视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方面,从风、寒、火、湿辨外邪之象;从单纯痰浊与兼热辨痰之象;从脑络、脑神辨瘀之象;从单纯气郁与化火辨气郁之象;从肝阳、热盛、阴虚、血虚辨内风之象;从肾精、脾气、心神辨正虚之象,同时重视这6个方面的复合存在形式,以提高脑病的辩证水平.

    作者:周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欣可诺干混悬剂中头孢克洛的含量

    目的:建立欣可诺干混悬剂中头孢克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测定欣可诺干混悬剂中头孢克洛的含量.采用C18柱,以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钠(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4nm.结果: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欣可诺干混悬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松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对近年来关于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概况分析,论述了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研究、本质研究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正;黄志新;劳绍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鼻窦炎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对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粘膜纤毛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作者:刘密;李凡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止嗽散加减治疗喉痒咳嗽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以喉痒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减煎服,对照组以速效伤风胶囊、氨苄西林胶囊、复方甘草片口服.3天为1疗程,2个疗程统计资料.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5%、95%和54%、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以喉痒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炎证有显著疗效.

    作者:孟春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方紫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紫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与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复方紫黄汤和西药常规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综合疗效与肠粘膜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肠粘膜病理改变消失率分别为91.55%和63.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7%和44.83%(P<0.01和<0.05).结论:复方紫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曹晖;林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推拿治疗糖尿病72例临床分析

    作者介绍了推拿治疗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并通过对72例糖尿病患者推拿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其总的有效率为88.88%,说明推拿方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的、有光明前景的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作者:周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试析《傅青主女科》柴胡的配伍规律

    作者分析了<傅青主女科>柴胡的配伍规律,认为先生用柴胡配归芍以养血通郁,配熟地以滋肾解郁;配白术以健脾解郁;配人参以补气升阳;配陈皮以理气解郁;配升麻以升阳举陷.

    作者:梁欣韫;尤昭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熊继柏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作者通过列举熊继柏教授所治寒热错杂之厌食,呕吐、腹痛、痞胀、泄泻验案,介绍了熊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作者:杨维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甲苯咪唑片中盐酸左旋咪唑的含量

    目的:直接测定复方甲苯咪唑片中盐酸左旋咪唑含量.方法:利用盐酸左旋咪唑与甲苯咪唑在水中溶解度不同且在200~230nm波长区间二阶导数光谱曲线存在很大差异,直接测定盐酸左旋咪唑含量.结果:盐酸左旋咪唑浓度在4~20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T=0.9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40%(n=5),甲苯咪唑及辅料均不干扰测定结果.结论: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盐酸左旋咪唑含量,方便、快捷、结果准确.

    作者:郁相云;雷孝义;白松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浊固本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治浊固本丸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浊固本丸治疗组48创,肾炎四味片对照组32例,分别给以治浊固本丸和肾炎四味片口服.治疗前后分别作尿蛋白定量、定性检测.结果:治浊固本丸降低尿蛋白的总有效率为89.6%,优于肾炎四味片(P<0.05).结论:治浊固本丸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作者:钟安朴;钟安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腧穴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本文主要论述了腧穴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一些著名的医家及医著对腧穴学的论述.同时也介绍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腧穴学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对腧穴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医家及医著.

    作者:常小荣;王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结果:抗抑郁中药主要有柴胡、石菖蒲、黄芪、巴戟天、刺五加、银杏、槟榔等,中药复方主要有小建中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胶囊、逍遥散等.结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辨证施治理论治疗抑郁症,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中药抗抑郁症复方.

    作者:何咏梅;杜绍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部骨折56例小结

    采取手术配合中药内服及术后中药外洗法治疗踝部骨折56例(治疗组),并与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的48例对比(对照组),治疗组56例中优44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王光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通腑醒神液直肠滴注对出血中风神昏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目的:初步肯定通腑醒神液治疗脑出血昏迷疗效的基础上,评价直肠滴注该药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受试标准的病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通腑醒神液直肠滴注,对照组给予胃管鼻饲通腑醒神胶囊,疗程7天;评价患者神志转清时间、昏迷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基线基本一致.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意识转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疗程后昏迷评分,治疗组分值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比较,治疗组总显效为54.84%,总有效率为80.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初步表明通腑醒神液直肠滴注较经胃给药,能尽快促使神志清醒,减轻昏迷的程度.提示通腑法直肠用药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神昏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卢明;王立新;黄燕;蔡业峰;杜宝新;黄培新;刘茂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