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欧亚萍

关键词: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 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F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评价

    目的:探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389例,对全部患者进行血清 ALT 水平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病变组与正常组,分析患者 ALT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病变组患血清 ALT 水平为23.4±18.68 U /L,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P <0.05),且患者血清 ALT 水平较高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结论:人体血清 ALT 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高 ALT 水平易导致出现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与其发病程度有关,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薛转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自该院儿科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86例小儿疝气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患儿的围术期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的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要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研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欧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手术病人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96例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62.50%,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病人在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诊治探讨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结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症状表现,行血常规、腹水常规、影像学辅助检查,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20例(95.2%),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腹水现象消退;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1例(4.8%)。患者治疗前肝功能 Child -Pugh 评分为(11.5±2.4)分,治疗后为(6.1±1.2)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诊治困难,及时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OFHES),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4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采取正确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有效救治中配合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明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茶碱在急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氨茶碱用于急性胎儿窘迫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至2015年收治的98例急性胎儿窘迫产妇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8例产妇中有93例产妇胎心率恢复和胎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94.89%。结论:采用氨茶碱治疗急性胎儿窘迫时,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简便,适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白质疏松(LA)对脑梗死预后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 LA 分为两组:伴 LA 为(LA +组,31例),不伴 LA 为(LA -组,5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LA +组的≥2个梗死灶率显著高于 LA -组(38.71%vs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死亡率与 LA -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 LA +组再发脑卒中率显著高于 LA -组(38.71%vs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LA +组的 CCS 评分显著高于 LA -组,而 MMSE 及 BI 评分显著低于 LA +组(P <0.05)。结论:脑梗死合并 LA 时将增加复发风险,且将明显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张瑞燕;杜远生;闫喜格;路峰;华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置胎盘患者经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孕妇42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孕期时间延长、阴道出血停止、保胎成功率、新生儿体重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的保胎成功、阴道出血停止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孕周期延长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前置胎盘的治疗中,临床可经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宫缩抑制效果显著,止血作用更加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抢救中注射生长抑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8名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一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生长抑素。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抢救观察分析,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临床症状及相关重要指标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小于观察组。结论: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抢救中使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对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学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来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是坚持治疗组,使用抗高血压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是基本未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效果病情缓解度,并探讨对于发病类型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组经过抗高血压治疗实验组相对于另外的对照组来说,治疗的效果较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率较高,经过治疗后,对于促使患者康复还有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需要给予抗高血压治疗。结论:抗高血压治疗这种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抗高血压治疗。

    作者:卞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猩红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小儿猩红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6±2.8)分(P <0.05)。结论:对小儿猩红热患儿开展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患儿病情控制时间,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晋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宁珍;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24例,随机抽取62例为对照组行蒙脱石散,另62例为研究组行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9%(61/62)优于对照组的87.10%(5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缩短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还保证了患儿早日康复。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作者:廖真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将另外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与对照组88.2%相比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与对照组20.6%相比明显较低(P <0.05)。结论: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大力推广。

    作者:杨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施行预防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探究

    目的:研究和探究施行预防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均<0.05。结论:在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和痊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敏;张金辉;罗育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2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同期普通型前置胎盘孕产妇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总结其防治措施及对母婴造成的危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产时、产次、产后出血、子宫动脉结扎与切除以及胎盘植入、数学情况均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进行计划分娩并全面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至关重要。加强孕期保健,落实产时预防及产后出血抢救措施,确保孕产妇无性命危机。

    作者:赵彩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CHE 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CHE(血清胆碱酯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 CHE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CHE 指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HE 变化对评估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宋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复发现象,对照组复发率为16.1%,对比 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顾建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法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腰腿痛丸治疗,观察组给予腰腿痛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为9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满意,临床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王元鑫;王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