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理学预后因素与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的相关性探讨

刘一航

关键词:病理学, 乳腺癌钼靶 X 线,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学预后因素与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钼靶 X 线分析,手术后对肿瘤的组织学分级、LVI、ER、PR、Her -2、Ki -67以及抑癌基因 P53等标本测定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病理学预后因素与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的相关性使用单、多等因素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出现钼靶片上无肿块以及钙化等现象的患者,共计15例。经分析,发现该15例患者的钼靶 X 线表现出阴性。有肿块出现的患者,共计75例,所占百分比为45.45%;肿块伴随钙化现象的患者,共计45例,所占百分比为27.27%;肿块伴随结构扭曲的患者,共计25例,所占百分比为15.15%;单独钙化患者,共计20例,所占百分比为12.12%。结论:在现当代医学中,病理学预后因素和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直接相关,不但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还能为临床医学上乳腺癌患者的后期诊治提供主要依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至2015年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日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17%的有效率,干预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周玮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配合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配合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21例)和观察组(n =21例),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配合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碧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疾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姚泽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胃癌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外科病理检查,观察组运用胃镜活检,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准确性。结果:在确诊率上,观察组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 <0.05)。结论:在早期胃癌诊断上,胃镜活检比外科病理检查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果,适用于广泛推广。

    作者:毛小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100例头痛、头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做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然后分析所有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特征,比较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异常率,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脑电图异常者有67例,异常率67.0%,剩余的33例正常者中经颅多普勒检查异常者27例。100例患者中经颅多普勒异常者87例,异常率87.0%,剩余的13例正常者中经脑电图检查有7例异常。32例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均异常。两者联合检查的异常率为94.0%。结论: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查能够提高对头痛、头昏患者的诊断率,值得联合应用。

    作者:李灵江;罗忠;徐忠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程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12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多照组63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3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 <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普及运用。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改善生活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对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生活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186例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患者出院时填写由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常规基础护理和护理干预对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对护理干预的生活满意度高达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护理质量优良。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适合在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1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0个月,41例患者中,11例为优,19例为良,7例为可,3例为可差,优良率为73.17%。结论:临床上给予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呼吸内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P <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作者:俸江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胸椎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脊髓损伤15例,经过治疗之后,11例患者脊髓损伤情况得到改善。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脊髓损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于士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应用与体会。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辅以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和家长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应用可提高护理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龙冠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酶循环放大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分析

    目的:对基于酶循环放大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Raman 信号分子放大技术对凝血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 DNA 循环信号放大分子的生物传感器,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 DNA 循环放大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结论:这一技术的合成相对容易,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良好,在蛋白质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昌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比较,一方面可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消除肺炎支原体,另一方面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儿耐受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析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84例

    目的:探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耳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玉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复发8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肾病综合征(NS)复发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给予该院收治的8例 NS 复发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 ALB 水平有了明显升高,而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有了显著降低(P <0.05),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100%。结论:给予 NS复发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其再复发率,效果显著。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住院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100例患者中,10例进行耳后静脉穿刺,30例进行额浅静脉穿刺,30例进行颞浅静脉穿刺,30例进行正中静脉穿刺。穿刺成功98例,穿刺成功率为98%。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护理人员掌握了一定的穿刺技巧,穿刺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作者:周雪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预防温针灸烫伤的研究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预防烫伤的效果。方法:将该院88例接受温针灸治疗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烫伤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烫伤3次,对照组患者烫伤7次,干预组患者烫伤率(0.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9%),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烫伤,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荣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8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COPD -PI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该院 COPD -PIF 患者8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60例患者为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IPF 组:FEV1(% Pred)、FEV1(%)的占比较慢性 COPD -IPF 组患者更高,而 FVC(%Pred)则较慢性 COPD -PIF 组更低;IPF 组低氧血症发生率71.43%低于慢性 COPD -PIF 组61.90%,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当COPD 患者伴有低氧血症或者是呼吸衰竭,需防范 COPD -PIF;HRCT 对临床诊断 COPD -PIF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陈苗;胡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经临床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相同,但增加了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种护理方式配合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0%(P <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增加。

    作者:杨璨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行了会阴侧切术后产妇9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会阴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妇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更满意。可在产科推广。

    作者:黄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