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效果研究

孙箭飞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 小儿腹泻, 电解质紊乱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止泻、补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组间差异(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快速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外科病理检查,观察组运用胃镜活检,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准确性。结果:在确诊率上,观察组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 <0.05)。结论:在早期胃癌诊断上,胃镜活检比外科病理检查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果,适用于广泛推广。

    作者:毛小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冷文君;覃事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运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胃肠恢复以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时,再给予专科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韩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在耳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详细充分了解布地奈德的药理性质和临床意义,明白此药在耳鼻喉治疗当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并将其推广应用。方法:将医务人员在临床确诊的慢性咽炎,喉炎和声带鼻息肉手术后病人10例,让病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次/d,1 ml /次,6 min /次,一个疗程3~5 d。结果:除了4例慢性咽炎病人的症状没有消失外,其他病人的生命体征都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没有不良反应。结论:此药可以在耳鼻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中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透析剂量相似,每周行2~3次透析,4 h /次,透析时间超过2年。所有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灌流2~3 h 后采用血液透析1~2 h,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2~3次/w,4 h /次,血流量200~250 ml /min,透析器相同。联合治疗1次/w,连续治疗8 w。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为77.78%,食欲减退缓解率73.33%,睡眠障碍总缓解率64.52%,骨痛总缓解率72%,不安腿综合征78.57%,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甲状旁腺素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能显著减少患者血中的毒素,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联合治疗费用较高,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很难长期维持。另外症状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可完全逆转症状,还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

    作者:石慧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诊断和影像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为实验对象,30例患者经病理的证实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0例骨髓瘤大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盆骨等部位。在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少数患者出现骨质硬化。结果:对比数据发现,X 线诊断敏感性及 X 线诊断准确性和 CT、MRI 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 与 MRI 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 X 线、CT 以及 MRI 进行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的表现特性较强,X 线平片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评估,CT、MRI 适合早期病变和骨质破坏等病症,可以结合 X 线共同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骨髓瘤影像学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史万旭;周福兴;安慧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脑血栓疾病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脑血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4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在前两个治疗疗程内症状改善例数多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脑血栓疾病疗效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尹永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50例,对比组产妇使用剖宫术分娩,研究组产妇采用阴道试产分娩,分析两组产妇使用不同的分娩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生产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明显(P <0.05)。同时研究组的分娩成功率稍微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使用阴道试产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杜柯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3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颉晓云;冯金莉;段佳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用救护车的消毒管理

    结合该院救护车使用情况,对污染救护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救护车的消毒管理方法及感染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总结。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报告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2例。方法: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更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锡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CHE 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CHE(血清胆碱酯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 CHE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CHE 指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HE 变化对评估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宋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1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0个月,41例患者中,11例为优,19例为良,7例为可,3例为可差,优良率为73.17%。结论:临床上给予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探讨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王安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是基层医院冠心病防治的首选目标

    目的:探讨贵州山区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特征。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置入支架72例(单支病变36例、多支病变3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未置入支架者为对照组69例,测定血脂及载脂蛋指标包括三酯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 B、载脂蛋白 AⅠ。结果:置入支架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9±0.99)高于对照组(2.54±0.73),呈正相关(P <0.01);置入支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0.37)低于对照组(1.31±0.61),呈负相关(P <0.05);置入支架组 Apo B /apo AI 比值(0.74±0.24)高于对照组(0.61±0.22),呈正相关(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中上述三项指标均进入模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 值(3.549)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2)。结论:(1)本研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可用于评价患冠心病危险性。(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对冠心病的评估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Apo B /apo AⅠ比值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评估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于雪黔;周超;程坤;杨胜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60例患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上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详细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发阶段多为春季时期,并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期的疾病复发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时间普遍较为漫长,为了提高此病症的治疗效率,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确切了解患儿的病发特点,使医护人员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使患儿能够尽早恢复健康的身体状态。

    作者:李艳;丁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碘-131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碘-131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该院接受碘-131治疗的16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前 TMAb、TGAb 以及 TRAb 的水平分为4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甲减的发生率。结果:第1组与第3组,第4组比较,第2组与第3组,第4组比较,第4组显著高于前三组,第2组显著高于第3组,所有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MAb、TGAb 是碘-131治疗甲亢后后致早发甲减的主要影响因素,TRAb 的影响较小。

    作者:何方鱼;高晓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及其应用

    目的: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并观察其应用后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的95例接种者作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常规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的96例接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种后麻疹发病率。结果:研究组接种者不论既往是否有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均接受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为1.05%,而对照组则为5.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能够提高麻疹免疫接种效果,降低麻疹发生概率,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鄢家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确诊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选择。

    作者:王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自该院儿科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86例小儿疝气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患儿的围术期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的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要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研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欧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