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铂类化疗药物诱导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与临床

邵景芳;杜方民;施巧完;黄帅

关键词:铂类化疗药物, 神经毒性, 外周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目的:该研究通过检查铂类药物使用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观察、比较铂类化疗药物剂量累积引起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临床上的神经毒性分级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灵敏性.方法:用肌电图检测45例铂类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及分别化疗2、4、6个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2、4、6周期结束后21 d检查,分别有27例、36例、41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60.0%、80.0%、91.1%;分别有14例、21例及28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46.7%、62.2%.6周期化疗,患者自觉神经毒性症状逐渐加重,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结论: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CIPN)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神经毒性分级呈正相关性,且电生理异常早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早期发现CIPN.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动脉栓塞术在肾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肾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5例肾损伤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均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该次所有患者术后1~5d左右血尿基本上完全消失,经过3个月~1年时间随访,2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例患者出现腰痛,1例出现尿外渗,并没有出现复发性血尿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肾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可以大限度的维护正常肾组织不被破坏,以防受到肾脏外科手术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结合患者肾损伤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栓塞材料.

    作者:王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血浆置换疗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6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5例并发症,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后给予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规范护理对于血浆置换疗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等离子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目的:剖析肝内胆管结石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等离子碎石术”的疗效.方法:将该院近期接收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胆道镜+等离子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相关治疗指征.结果:研究组结石取尽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下胆道镜+等离子碎石术”疗法,对肝内胆管结石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胆管压力,提高结石取尽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丁;崔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大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70例行口腔检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儿童采用口腔综合保健.结果:两组儿童对口腔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与临床龋齿产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综合保健的方法对儿童口腔进行保健,能够提高儿童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龋齿预防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花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药物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针对患有口腔溃疡病症的患者进行临床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疗效情况评价.方法:收集因口腔溃疡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210例,随机平均划分为三个组别,对观察组、对照组,以及常规组分别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康复新液、复方氯乙定含漱液进行病症干预.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证实,使用临床药物进行口腔溃疡患者的病症干预,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以此实现临床替代治疗的目的.

    作者:周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目的:研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等,并据此分析其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6.7%、40.0%,死亡率分别为10.0%和40.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膨出的患者多因迟发性/弥漫性颅内血肿脑肿或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术中低氧血症所致,要求对术中脑膨出风险的有效判断,积极应对,降低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鑫;刘静文;张志敏;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40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加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40例,结果显示,40例患儿中,39例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为97%,平均住院日9.5d,创面愈合时间15.5 d,术后随访1个月~1年,患儿肛门功能正常,均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一次性根治术加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恢复快,避免二次手术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采用PDCA循环提高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的效果实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护士长带领下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对2014年1~12月生殖中心300例患者身份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身份识别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于2015年1~8月对运用PDCA循环质控后的300例患者再次进行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率从改进前的92.12% ~ 9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患者的身份识别,可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并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张琼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通窍鼻炎胶囊治疗鼻窦炎的临床分析与观察

    目的:观察与分析通窍鼻炎胶囊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利鼻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 (P <0.05).结论:通窍鼻炎胶囊治疗鼻窦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向承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鼻喉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耳鼻喉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52例接受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分别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扶他林作为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4%)高于对照组(7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9%)低于对照组(19.7%),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耳鼻喉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扶他林是更为理想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耳鼻喉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文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共治愈50例,治愈率达83.3%,另10例因ADRS、MODS、感染性休克死亡,死亡率为16.7%,术后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掌握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增强围手术期严密监护措施,以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黄汝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患病后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在校大学生在患病后心理特征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200名大学生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并研究大学生在患病期间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措施,对本组大学生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判.结果:在校大学生在患病后会有无助感、恐惧感、敌对情绪、过激情绪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了大学生生理功能的恢复.结论:通过对患病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和纠正不良心理进而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7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的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10岁共计92例(52%),21 ~40岁女性61例(35%);抗菌药物91例(52%),中成药54例(31%);静脉给药150例(85%);主要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例(77%).结论:发生ADR的因素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因此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贾玉娥;石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窘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窘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做了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共72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胎儿窘迫孕妇,对照组为健康孕妇,每组36例.所有孕妇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这两组孕妇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及脐动脉的RI、S/D、P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及早的检测出胎儿窘迫情况,并尽快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孕妇及其腹中胎儿,降低胎儿因缺氧、供血不足导致的死亡率,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曹青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在控制本地区传染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对该区内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发病情况.结果:第一组儿童预防接种人数为102例,接种比例为90.3%;第二组儿童预防接种人数为76例,接种比例为80.0%;第三组儿童预防接种人数为79例,接种比例为85.9%,三个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组儿童接种合格人数为90例,占比例的88.2%;第二组儿童接种合格人数为53例,占比例的69.7%;第三组儿童接种合格人数为50例,占比例的63.3%,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流行病发病率为11.6%,疫苗接种合格的儿童流行病发病率为0%,疫苗接种不合格的儿童流行病发病率为1.6%,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孙乙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治疗时机的选择

    高压氧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来,我们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些经验,总结如下:高压氧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尤为重要,许多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了解程度还是以为药物是有效的.我们接诊的突发性耳聋病人多在2 w以上,甚至有一些是在几个月或一年以上,用过很多的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不见效果后才选择了高压氧治疗,但经几个疗程治疗后不见好转,终丧失了信心,我们更为患者感到惋惜.因为在1 w内内耳由可逆向不可逆移行的临界线,病程长,毛细胞听神经末梢缺氧时间太长造成变性、坏死.即使加强氧的供应也无济于事,因此突发性耳聋病人应接急症处理,不失时机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人常见的病理改变为螺旋器萎缩,听毛细胞减少,外淋巴间隙渗出,造成内耳缺血缺氧,有氧代谢减弱,引起毛细胞变性,听力衰退,而高压氧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状态.其机理为:

    作者:姜莲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析综合护理方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疼痛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中晚期的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镇痛处理与护理,不作特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9.4%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6.7%.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缓解了患者疼痛程度,达到佳镇痛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苏期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复苏期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窒息新生儿行复苏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期护理中,护理显效的新生儿45例(75.00%),护理有效的新生儿14例(23.33%),护理无效的新生儿1例(1.67%).结论:在对窒息新生儿的护理中,合理的复苏期护理方式可以较好的提升护理成功率,进而可以有效的挽救窒息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树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选取该国山东,江苏,宁夏,黑龙江四个省,从四个省中根据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随机抽取6个县,每个县从中抽取3个村,共18个村,选择18岁及以上者一共13 225人,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全部回收,分析数据,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6.2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7%.结论:经济条件越高、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对乙肝认知程度越高接种率越高,农民、打工等无正式工作者接种率较低,医疗水平越低地区接种率越低.

    作者:万家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6例行微创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行微创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该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性脑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患者康复出院,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抢救后无效死亡,1例成为了植物人.结论:对行微创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精细、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王双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