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巧;雷小玲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6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留置针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影响因素主要有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操作因素、药物刺激、患儿自身因素、固定及封管方法不当等.本组66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后,留置时间达4.56 d,除1例堵管和1例意外拔管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留置针时间,提高留置针使用价值.
作者:杨宝芬;常红;赵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由于地域的差异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更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其中设定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常的治疗方式.在治疗阶段期间,观察组患者由专业护士带领练习回族养身操.每天的操练时间保证2次/d,30 min/次,并且每周操练次数在5次左右,一般周期性疗程在3个月,然后对此进行预估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压、体重、体重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回族养身操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孙小惠;李红霞;李彩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使用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孤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2h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 h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调整内分泌的紊乱,并对月经周期进行调节,促进卵泡的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外科诊断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经外科诊断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1)转移性右下腹痛者38例、首次右下腹部痛者28例、模糊不清者12例.(2)白细胞计数为5.24×109/L至22.58×109/L,白细胞计数均值为(12.96±2.21)×109/L.其中,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者52例,其中检测出存在右下腹壁肠管积气者29例.经腹部B超检查发现,14例存在急性阑尾炎,19例存在腹腔渗液,6例存在右下腹部包块.结论:由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具典型性,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为此采取早期诊断措施非常关键;同时,需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此使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母继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接受白带检验和感染率的相关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共对4790例白带检查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2009至2013年期间,我院临床接受的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初2009年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感染率是6.14%,2013年该数据上升至7.97%,2009年霉菌性阴道炎感染率是7.68%,2013年时上升至11.02%.霉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上升速度比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率上升的更加快速一些,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中35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有312例是白细胞(+++)以上,比例是88.6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有357例的上皮细胞(+++)以上,比例是75.47%.结论:临床中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比较高,精准度高,而且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需要引起医护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是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据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整体干预组各25例.传统干预组护理方案采纳一般护理,整体干预组护理方案采纳整体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经干预,整体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较好,满意评分明显较高,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较少,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病案书写质量.方法:按照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枣庄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再次对病案进行考评,对比前后病案质量变化.结果:2014年3月~5月和2014年9月~1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病案分别为298份和307份,甲级病案率分别为89.2%和97.8%.结论:我科根据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后,住院病案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陈文峰;彭斌;朱文洋;李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患者6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护患关系,故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徐桂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的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45%,与对照组的87.5%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采用联合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和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原因,提供针对性的处理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西药联合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非联合使用要高,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就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和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能够为临床安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全程系统护理教育的效果.方法:纳入10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护Ⅰ组患者给予牙科常规护理,护Ⅱ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应用全程系统护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依从性、口腔健康依从性、复查依从性、干预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牙龈附着水平(AL)、牙周袋探诊深度(PD)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干预后护Ⅱ组患者手术依从性、口腔健康依从性、复查依从性明显高于护Ⅰ组(P<0.05).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干预后护Ⅱ组患者PLI、GBI、PD、AL明显优于护Ⅰ组(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全程系统护理教育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健康行为、复查等依从性,提升牙周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林凤巧;雷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由于我国老龄化规模的扩大,膝关节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的相关疾病逐渐增多.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出现肿胀和疼痛,具体原因有:①患膝术后早期肿胀是由于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②疼痛是由于局部末梢神经被水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所引起.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冷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病人信心,促进其快速康复.现将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美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使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50位患有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的150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50位病人进行诊治之后,显效的病人达到82位(54.7%),有效病人有53位(35.3%),有15位病人治疗无效导致死亡(10%),总有效率为90%,死亡率为8%.结论: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依照不同症状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这样能获取很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行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至3年半的随访,完成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排尿顺畅,前列腺体积较治疗之前有所减小.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为(84.32±11.84)ng/ml、(3.18±0.57)ng/ml、(1.07±0.79)ng/ml,几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全部患者中有5例是在随访第36周时发现有排尿障碍的情况,为患者再次使用了电切术治疗,因为转移而死亡.35例患者术后42 w存活.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患者的生存得到了延续,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技术应用于青光眼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组:30例(34眼)前房穿刺术治疗者为A组,38例(45眼)常规手术治疗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A组术后眼压降低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眼压控制率为94.12%(32/34),较B组的71.11%(32/45)显著提高(P<0.05);A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82%(3/34),较B组的24.44%(11/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前防穿刺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风险,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王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社区护理干预对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共102例,对比常规护理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控制不良事件发生及自我管理的影响.结果: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发生低血糖1例,未见低血糖昏迷事件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研究组患者评分50~116分,平均(92.5±15.6)分,整体评分等级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合理用药,规避糖尿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自我护理,有益于患者对自我病情进展的观察,有助于危险因素的及时发现,减少因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身心痛苦和经济压力.
作者:戴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海盐县武原街道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笔者收集并记录了近5年来武原街道所有经过临床诊断或由实验室确诊并上报的的传染病患者病例信息,采用Excel表格汇总,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武原街道传染病流行特征.结果:2010~2014武原街道所有经上报的传染病总人数呈上升趋势,共23种7489例患者,发病比例居前三位依次是手足口病,性病(包括淋病、梅毒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传染病始终是威胁人们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才能使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宋冬梅;陈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儿童重症肺炎患者200例,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定量培养以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结果:200例患者中,共培养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0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肺炎链球菌30株,溶血葡萄球菌22株.革兰阴性菌6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流感嗜血杆菌11株.病毒40株.对以上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对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超过70%的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红霉素及氨曲南,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超过70%的分别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以及头孢噻肟.结论: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其耐药性较严重,掌握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对于临床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海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胸腺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诊断得到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取胸腺肽联合化疗,对照组采取单独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上升率56.52%与对照组30.43%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各个指标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无严重毒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反应.结论:胸腺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张善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乳腺科收治1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辩证分类,归纳出痰瘀互结型51例(28.3%),冲任失调型55例(30.6%),肝郁气滞型74例(41.1%),分析不同证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型Ⅰ型例数多于其他两组,而Ⅱ型例数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分型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乳腺血液动力学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候的乳腺增生病在反映出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可为中医诊断与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参考.
作者:沈洪志;易维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