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妇女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总结该院计划生育科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为70例老年妇女患者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术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当中,共有68例患者顺利取出节育环,2例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顺利取出节育环.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取环过程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水中毒情况,在后续的临床康复护理过程中逐渐平稳;出现人流反应综合症的患者有3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疾病症状消除.结论:老年妇女受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类基础疾病较多,机体耐受性较差,在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大,临床康复护理应将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作为实施重点,完善相应的手术准备工作,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状的观察与护理,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的整体质量.
作者:邢泽红;蒋锐;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作者:朱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眼压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眼压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3.87%,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51.6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3%(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曦;于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转化医学是联系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双向桥梁.在肿瘤学临床实践中,转化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肿瘤临床教学对转化医学重视不足.本文以肺癌的靶向治疗发展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例,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关联及通过转化医学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以期提高肿瘤教学效果.
作者:李大鹏;冯军;陈凯;陶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和观察组1组,观察组2组,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发病的12 h内实施常规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HBO治疗;给观察组2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然后再发病12 h后进行HBO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头部CT情况,住院天数的差异,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没有太大差异,但是经过治疗后,利用HBO治疗的两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和观察组2组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时,采用HBO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要优于单纯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同时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发病内12 h采用HBO治疗的疗效,明显要优于12 h后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RGA)应用非诺贝特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64例RG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加用非诺贝特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治疗后UA、TC、TG、AK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辅助治疗RGA能够调节UA及血脂指标,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王厚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某社区收治的50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50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一般治疗及一般治疗+维生素C局部注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三个月内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复发率(32.00%)明显高于实验组(4.00%),且两组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减少复发现象.
作者:徐丹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耳鼻喉手术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程度.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5例耳鼻喉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后,35例患者0级19例(54.29%)、1级11例(31.43%)、2级5例(14.29%).结论:耳鼻喉手术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素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50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微创术的方式医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其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应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忠坤;杨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方法:以该地区2004~2014年发现的14例麻风病新发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防治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结果:影响患者防治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矫治患者畸残情况,恢复受损器官功能,其心理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提高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代兴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在护理教学中应用仿真实训教学,探讨其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护理学院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选学生中进行仿真实训教学,评价学生教学前后的创造力.结果:仿真实训教学后学生创造力明显优于教学前(P<0.05).结论:在护理学生中进行护理仿真实训教学可明显提升护生的创造力,改善护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徐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不同输注美罗培南方法应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ICU病房收治的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的31例为静滴组,另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的另31例为泵入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泵入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均优于静滴组(P<0.05).结论:ICU病房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进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的指标均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提升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海盐县武原街道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笔者收集并记录了近5年来武原街道所有经过临床诊断或由实验室确诊并上报的的传染病患者病例信息,采用Excel表格汇总,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武原街道传染病流行特征.结果:2010~2014武原街道所有经上报的传染病总人数呈上升趋势,共23种7489例患者,发病比例居前三位依次是手足口病,性病(包括淋病、梅毒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传染病始终是威胁人们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才能使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宋冬梅;陈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很多临床及实验方面的经验.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欢;毛思;马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着未来的发展前途,而对儿童的护理也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疗方面的投资的加大和关注的提高,护理工作尤其是对儿童的护理要求也更为严格,这直接促使对进行护理的人员要求的提高.本文就护士在儿童护理中所需的素质展开论述,浅要分析护士自身素质对儿童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王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肠内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相比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更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锋;金平;李良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寻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要求十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对2014年1月前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住院患者实施严格护理.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患者跌倒率和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跌倒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跌倒发生率为0.670‰.实施活动后,跌倒发生率为0.118‰.两组数据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率.
作者:左玉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儿童重症肺炎患者200例,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定量培养以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结果:200例患者中,共培养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0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肺炎链球菌30株,溶血葡萄球菌22株.革兰阴性菌6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流感嗜血杆菌11株.病毒40株.对以上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对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超过70%的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红霉素及氨曲南,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超过70%的分别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以及头孢噻肟.结论: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其耐药性较严重,掌握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对于临床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海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