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秒
目的:探讨角膜病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角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等基础上加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3.6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刺激.结论:角膜病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用方便且安全性高,贝复舒滴眼液是治疗角膜病好的一种辅助药物.
作者:于志涛;李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脑卒中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效果不错.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到手术后的全方位护理.结果:护理总有效率为90%,仅有5例患者的肿瘤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中给予全方位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张嘉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及评估中药应用于抗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盆腔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0.00%,复发率分别为2.22%和17.78%,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抗炎治疗中,加以中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复发.
作者:朱立云;吴小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微创伤保胆取石,对于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该院手术的5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而观察组患者是运用微创伤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并均治愈,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胆瘘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而观察组仅为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伤保胆治疗胆结石效果明显,并具有恢复快、伤口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记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38例在该院门诊接受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9例,常规组进行基础的病情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8%,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炎症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元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按照一定要求选取某中心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症状改善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7%、96.67%、0.00%、0.00%,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增强临床效果.
作者:陈梅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Ⅰ组患者以常规西药治疗;Ⅱ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增加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BUA)、疼痛评分(VAS)、血沉(ESR)进行对比,对用药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Ⅱ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UA、VAS和ESR均显著改善,但第Ⅱ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用药副反应轻微(P>0.05).结论: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酸和血沉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靳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自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的肠梗阻缓解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肠梗阻时加用生长抑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少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处理后对治疗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到该院急诊进行处理的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40名作为研究目标.再选择未进行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40名病人进行对照.总结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急诊进行处理的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的住院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进行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的住院治疗效果.结论:对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的病人进行及时的急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治疗效果,避免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崔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患者当中使用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接收的60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类并发症的数量均比对照组要低很多,而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的指数要高出对照组很多.结论:对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因手术所带来并发症的风险降低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对于医疗系统服务的满意程度有所提升.
作者:王维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高血压患者施行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高血压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慢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两组慢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慢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有意识增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血压改善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爱玲;帕特古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时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量,提高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解玉霞;杨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眼压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眼压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3.87%,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51.6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3%(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曦;于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多种管道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采用多种管道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护理价值.结果:多种管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多种管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1 min Apgar评分<6分的新生儿84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窒息抢救常规流程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例研究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6分(2.32%),新生儿发生并发症6例(12.65%),对照组有12例新生儿的5 min Apgar评分<6分(24.65%),新生儿发生并发症15例(33.65%),经比较,研究组新生儿窒息5 min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在高危新生儿的分娩前后,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缺陷,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芳;王延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所接收的82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组患者采取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明显比参照组(73.2%)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就治疗后的NIHSS评分而言,研究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比参照组(12.2%)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作者: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分别占据100例.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传统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与82.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血压改善程度较为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