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T 辅助细胞17(Th17细胞)以及调节性 T 细胞的比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流式细胞术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24名健康对照人员的外周血 T 辅助细胞17以及调节性 T 细胞的比率进行检测。结果:2组人员的 Th17细胞比率、调节性 T 细胞比率以及 Th17细胞/调节性 T 细胞比率都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 辅助细胞17百分率的升高以及调节性 T 细胞百分率的减少可能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经过调节 T 辅助细胞17以及调节性 T 细胞之间的平衡,将有可能变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周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原因,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4例选为研究对象,分析恶心呕吐具体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方案。结果:52.2%因应用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泵,17.4%术前未充分补液,8.7%术前未充分训练颈仰卧位,17.4%合并胃病等疾病,4.3%遭受手术刺激。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受到各因素影响易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为此需积极护理,以促进康复。
作者:任甜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10例气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均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治疗,术前做好麻醉准备,在纤维支气管镜的直视下,将加强装置放置在患者肿瘤病灶上方,予以患者静脉输注麻醉药物。结果:10例患者手术30 min、45 min 时的生命体征状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给予临床处理后康复。结论: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和加强装置,对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的患者实施麻醉处理,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作者:路汛;王丽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区间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确诊后用药利巴韦林,观察组确诊后用药更昔洛韦。以临床有效性以及用药期间安全性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干预后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 <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价值突出,有效性高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高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对策。方法:选择近年来该院发生分诊失误的5350万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误诊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高医院门诊分诊的准确率。结果:患者和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医院管理因素是影响医院分诊准确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分诊失误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医院门诊分诊的准确率,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唐惠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尘肺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110例尘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55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营养支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营养支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尘肺并呼吸衰竭能起到较好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闫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某县抗病毒治疗门诊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9例艾滋病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艾滋病患者随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治疗费用和失访或停药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随访中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熊翠红;刘冬雪;韦海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腹泻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腹泻88例,患儿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9.55%)高于对照组(54.55%,P <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有效的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有效的使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代群;罗冰梅;文亮;梦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共81例,根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有效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十分显著(P 均<0.05)。结论: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痛苦,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冰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治疗孕期念珠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孕期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苏打治疗,观察组采用小苏打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克霉唑栓治疗孕期念珠菌阴道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克霉唑栓;念珠菌阴道炎;效果。
作者:郑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 =45)、乙组(n =44)。甲组给予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2%、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为了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联用两种检测方式。
作者:刘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占据3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传统开放手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孔令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方法:对52例小儿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81.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以有多种表现,有的仅表现发热、眼睑浮肿、皮疹,部分除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对淋巴结、发热、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血清 EBIgM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 EB 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病情凶险,应加强监测。
作者:赵敏;杨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临床集中供应中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时发生包湿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确保临床灭菌操作质量。方法:将敷料及手术器械采用无纺布或棉布进行包装,然后逐个贴上标签,再将其分别称重,后放入灭菌器中;按脉动真空灭菌器对应的标准操作流程灭菌一个周期。待灭菌结束,仔细观察灭菌包是否出现水渍、水印及水珠现象,然后立即将灭菌包放置10 min、20 min,分别称重,从不同的灭菌批次中各取1个,再重复操作3次。结果:灭菌后立即对灭菌包进行称重,采用无纺布的包装材质在灭菌后当其重量大于2799.4 g 时就发生湿包现象,但是采用纺织棉布的包装材质的在灭菌后当其质量重达到4501.1 g 时,继续增重其仍为发生湿包现象。在灭菌结束后10 min 时称重发现,采用无纺布的包装材质在灭菌后当其重量为4493.7 g 时,开始发生湿包现象,而采用纺织棉布的包装材质的在灭菌后当其质量重达到5003.2 g 时,继续增重其仍为发生湿包现象。尽管金属器械包的重量比敷料包的重量低,但前者却极易发生湿包现象。结论:将灭菌包重量减轻,采用棉布包装材质取代无纺布的包装材质能够有效缓解湿包的发生;灭菌包中金属器械含量过多时极易导致湿包现象。
作者:马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放射性125 I 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导向植入125 I 粒子的护理资料,分析各项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2例中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40.6%,其中尿路刺激征8例,血尿3例,直肠刺激症状2例,发生原因主要由于粒子引起周围组织产生的放射性反应和损伤。32例患者中无粒子迁徙,移位、游走及粒子丢失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 I 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术后并发症虽然不严重,但发生率较高,需严密观察,尤其关注术后大小便情况。
作者:闻晓露;唐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对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患者56例,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体温变化、平均住院天数及胆汁引流情况。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 P <0.01。结论:中医参与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对于肝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肖凡;熊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生肌愈疡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郁热型胃溃疡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实验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肌愈疡汤治疗,对比2组郁热型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郁热型胃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郁热型胃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4.36%,P <0.05)。结论:生肌愈疡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应用损伤控制和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选择来该院就诊的腹部损伤患者110例,采用抽签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即对比组及研究组。其中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均低于对比组(P <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体温、乳酸恢复情况均优于对比组(P <0.05)。结论:利用损伤控制手术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腹部损伤患者死亡率,缩短其恢复时间。
作者:龙永锦;候静;刘阿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治疗的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患者与4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预防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卡贝缩宫素进行预防,记录产后2 h 和产后24 h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 h 和产后24 h 出血量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对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能够减少孕妇产后出血,降低产生出血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 ICU 重症护理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 ICU 重症患者87例,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 =41)和研究组(n =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χ2=4.340,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 ICU 重症护理中应用,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尚应萌;李月霞;张莹;夏娟娟;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