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梅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对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患者56例,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体温变化、平均住院天数及胆汁引流情况。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 P <0.01。结论:中医参与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对于肝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肖凡;熊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12月,纳入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54例,随机分组。27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27例进入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住院日短,并发症少,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时,采用全面护理,效果佳,建议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诊的1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均明显(P 均<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做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的 CT 临床影像表现。方法:选取在省医院学习期间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受治疗的46例肝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形态、大小以及远端转移等情况。结果:肝硬化性血管瘤的 CT 影像表现特征比较显著,一般表现为圆类形、密度均匀、半径1厘米以下、边缘清晰以及显著强化等特征。结论:肝硬化性血管瘤 CT 影响表现特征通常显著,在临床诊断中应综合运用 CT 扫描技术,从而进行科学准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梗塞运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银杏达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家有那个奥扎格雷静滴进行临床治疗,两组各纳入病患42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异性(P <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该院门诊120例注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沟通技巧,观察组优化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门诊注射室护士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以良好的沟通方式建立护患关系,可促使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投诉率的降低,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作者: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隐患以及预防办法。方法:在该院的临床资料中,选取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把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则采用现有的护理模式护理。结果:采用统计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及患者对护理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明显存在缺陷,应该采用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作者:刘庆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制健康教育卡在定期静脉输液预防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在门诊输液中心定期静脉输液预防脑卒中的7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收治的93例同病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口头宣教,观察组采用自制健康教育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用自制健康教育卡为定期静脉输液预防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作者:温晓英;张玲;高宝君;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系统性整体护理在老年癫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老年癫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性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护理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老年癫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采取系统性整体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各科室就诊的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22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率,分析患者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及不合理因素。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220例患者中的使用率高,使用率为28.18%。单用抗菌药物率63.64%(140/220),联用抗菌药物率为36.36%(80/220)。其中,二联患者32例,三联患者48例,使用率分别为14.55%、21.82%。患者用药不合理因素较多,患者围术期用药不当在各不合理因素中占的比例较大,为68.18%。结论:我院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医院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督,逐渐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作者:王青;赵惊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30例,3~7月份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定为对照组;总结护理经验,8~12月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总结常规护理经验,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中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选择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152例异位妊娠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观察组经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包块大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包块大小、血β-HCG 值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异位妊娠中选择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具有明显效果,减小包块,改善β-HCG,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使用 X 线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所有的颈椎病患者均使用 X 线确诊,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 X 线诊断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4~6椎间隙前窄后宽15例,颈椎曲度改变34例,颈椎失稳18例,韧带钙化20例,椎间孔变形15例。结论:将 X 线诊断方法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谭玉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参训官兵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基层军医海训中的卫生防病能力。方法:选择参加海训的官兵,统计官兵游泳情况,分为会游泳组和不会游泳组。结果:在同等训练强度下,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与参训官兵是否会游泳相关,不会游泳组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会游泳组。结论:在海训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参训官兵的日照时间;已发生日光性皮炎的,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和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建设;李庆亮;许军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施行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采取标准治疗的同时施行相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作者:刘天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DR 应用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研究所有对象是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62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均给予 X 线检查和 DR 检查,观察并对比2种方法的确诊率。结果:经 X 线检查的确诊率为37.10%,经 DR 检查的确诊率为95.16%,DR 检查的确诊率显著高于 X 线检查(P <0.05)。结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应用 DR 检查,确诊率比较高,并具有较高安全性,大大降低误诊率或漏诊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韩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DR)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 DR 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22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急性胰腺炎5例、肠梗阻4例、间位结肠2例,DR 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具有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较高、细小结构显示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作为急腹症临床诊断的优选方法而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 AECOPD 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 AECOPD 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胡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影响临床输血疗效的原因,持续改进输血技术,增进科学输血疗效。方法:将该站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40000例次配血标本,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对采集血样到输血完毕的护理操作程序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临床输血配血标本留取、血液保存、血液输注、血液加温、血液加药、输血反应等方面影响临床输血疗效。结论:严格按照输血规范科学输血,能够提高输血的疗效,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会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当前临床输血技术日趋规范,但输血护理技术存在缺陷,无法真正满足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凤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抑郁症的病因与病症,减少抑郁症的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方法:针对近年来抑郁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整理,对后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经研究发现,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多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职业以学生和教师多。
作者:冯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